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混合学习评价研究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不断渗透与深入融合,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推动课堂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教学创新的主要实践方式就是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即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信息化教学主流。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学习评价应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的、动态的评价,这就意味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已不再适应混合教学模式。因此,需要对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评价进行研究探索。
一、有效教学与混合教学
(一)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结果双方面的有效,其内涵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从教师出发,指教师充分遵循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以适当的教学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二是从学生出发,认为有效教学是以关注学生学习需求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即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如学生成绩等教学指标,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自我发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混合教学
混合教学是在网络课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引导、激励、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并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换言之,混合教学的开展首先要有线上课程,然后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课堂互动,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互联网+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新模式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身份定位,教学活动从以老师“教”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师将“教”贯穿在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全过程,以学生“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即“互联网+”环境为支撑的,这使得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几大误区:如过分重视使用网络学习在线平台,过分强调建设微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过分追求开展形式创新的教学活动等。事实上,信息技术只是一个支撑平台,混合式教学采用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最终目的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二、混合学习评价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一般是对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测试成绩的加权。这种方式侧重于量化的结果,统一考核标准,没有从学生个体发展出发,忽视了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可能会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近年在高职院校考查课中被广泛使用的过程性考核,将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具有一定效果,但执行过程存在误区,有的甚至没有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必要的测试,使得过程性考核演化为无考核,影响了学习效果。
作为一种教学新模式,混合教学着力于将碎片化学习融入系统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自身纵向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但如果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和反思能力,混合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导致与其初衷相背离。因此,混合学习评价应针对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测评,包含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能力提升,应是一种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要梳理混合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学生课程学习的整个周期予以评价,辅以制度确保评价结果适时反馈给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实现“评价是为了改进”的教育目的。
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评价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方式显然已不适应混合教学。混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评价的主体应包括老师和学生双方,评价的方式也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多种。
三、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混合学习评价指标设计
有效教学理念下,学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决定因素。有效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能够主动学习线上教学资源,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互动、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具备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教师应以达成上述目标为导向,明确混合学习评价标准,设计混合学习评价指标,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按照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形式,混合学习评价应包括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结果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试方式,主要以课程的单元练习和测试成绩、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过程性评价则围绕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互动与交流展开,关注学生在线上学习平台的自主学习情况、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情况、课堂活动表现情况、团队分工协作情况和信息技术相关能力培养情况等。
(一)结果性评价
学生完成线上平台自主学习或课堂教学单元学习后,教师可通过单元练习和测试、课后作业来考查学生对某一阶段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线上平台可直接显示测试结果,线下的完成质量则由教师进行评价;课程期末考试可通过传统试卷考核的形式,以一定比例的客观题和主观题考查学生对课程整体的综合掌握程度。
(二)过程性评价
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情况能够被线上学习平台记录,如学生进入课程的次数、访问学习资源的有效次数和时间、向教师提问的次数、参与学习讨论的有效次数和时间等。通过这些数据,教师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有助于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的内化和思考,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内容的运用能力,如测试、实验等操作;课堂活动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上发言情况等,团队分工协作则包括学生分解任务、交流互动情况等,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团队协作形成记录,以作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信息技术相关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演示文稿制作、知识文档搜索等信息工具应用技能,提升学生对学习资源的主动探索与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推进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评价应遵循客观、全面、多元等原则,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如在团队协作成果展示时,可采用多元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各团队成员从问题理解、讨论交流、方案设计、精力投入、工作贡献等多方面展开互评与自评,由此关注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信息工具应用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等;混合学习评价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周期性地将学习评价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学生反思改进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四、结语
- 上一篇: 在英语学习交流中如何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生僻的词汇 2025-01-10
- 下一篇: 高职通信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与反思 ——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