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经营与开发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及作用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1]。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活动过程中与周围的群体或者个体之间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和亲子关系等。根据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大学生正处于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重要阶段,他们迫切渴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认同,与他人形成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困扰、人际矛盾冲突有直接的联系。甚至有学者调查发现,大学生当中有一定人际关系困扰的比率为38.56%,有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比率为9.08%[2]。因此,学会建立和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客体关系理论指出,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五层次理论,他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当个体在群体当中被接纳、欣赏、肯定、鼓励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很的很不错,也会有一种归属感和获得感。而当个体在群体当中被疏离、拒绝、否定或者攻击时,就会否定自己,感到无价值,进而回避人际交往。而缺乏人际互动,个体可能慢慢变得退缩、害羞、胆怯、孤独,产生人际关系困扰,还可能会引发其他心理问题。②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成长。人际关系良好的个体,往往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健全完善。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可以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求助,也更有力量面对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自我认知更加的积极肯定,自我价值感较高。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个体塑造积极、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不断优化个性。积极的人格品质又有助于个体的人际互动,有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个体从中受益,不断成长。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经营与开发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尊重。有人曾说,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风度。PAC人际交往理论指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能会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家长、成人或者儿童。家长一般喜欢用批判、评价或者挑剔的眼光、态度与人交往。成人则比较理性、冷静、懂得尊重他人。儿童则表现为比较依赖、撒娇。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在人际交往中要尽可能使用A-A模式,即成人与成人之间对话的模式,要注重关系的平等和尊重。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这样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有助于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
2.诚实守信。当前,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国家出台了很多奖助贷政策。大学生在享受国家的利好政策的同时,要懂得励志感恩,回馈社会,回报祖国,把自己磨砺成担当有为的时代新人。尤其是享受地方性或者国家贷款的同学,要诚实守信,按时还贷。另外,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也要诚实守信。答应或者承诺的事情一定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否则就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3.互惠互利。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际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换关系,只有当双方在交换过程中达到物质与精神的互惠平衡,社会交换才能得以维系,人际关系才能得以维持[3]。当今时代是个信息化时代,人们往往强调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而不是闭门造车,孤军奋战。因此,在人交往过程中要注重团结协作,互惠互利,不能只求收获不谈奉献。
4.宽容谦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遵循宽容谦让的原则。在班级、社团、宿舍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和成长经历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冲突或摩擦。这时候就要懂得求同存异,理解尊重,包容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反之则会愈演愈烈,甚至两败俱伤。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经营与开发
1.真诚赞美。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人生最深层次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中国也有这样的古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而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种“5+1定律”,当我们不轻易批评某人一次所破环的关系,后续你用5次的表扬都难以修复。这提示我们要多赞美肯定,少批评指责。在赞美他人时,要做到真心诚意,发自内心,而且要有细节。
2.保持微笑。微笑是一味催化剂,微笑可以为我们打开心灵之窗,微笑可以为我们架起沟通的桥梁,铺平交往的坦途。微笑还可以化解尴尬,让人变得轻松自如。微笑是一种礼仪。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向他人绽放走心的微笑。要做到真诚的微笑而不是假笑,或者说皮笑肉不笑。
3.目光专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给对方投去专注的目光,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同时也感受到你对其谈话内容是感兴趣的,无形中会激发对方继续交谈的愿望。而当别人在讲述某个事情或者在与你交谈时,你却在做其他事情,心不在焉,那对方就会感受到被忽视、拒绝,因此可能会停止讲述,沟通交流就无法继续。
4.学会倾听。从繁体的“聽”字的结构来看,我们发现,所谓的听就像是听王讲话,要做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一心一意专注聆听。这提示我们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而且要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断章取义,以免产生误解,破坏关系。倾听的时候要时不时给对方一些回应,表示你在聆听,或者使用一些连词,
5.懂得观察。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通过观察他人或以他人为榜样进行学习我们可以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做出与示范行为相对应的行为[4]。他还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懂得观察别人,尤其观察那些人际交往游刃有余的同学,学习和模仿他们好的做法,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运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人际互动模式。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用心经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想收获友谊,就需要用心经营。比如,花时间和朋友在一起,周末或者节假日彼此陪伴,一起外出游玩。其次,要为对方的目标做点事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对方服务,帮助对方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三,要记住一些特别的日子,然后给对方准备小礼物,让对方会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进而增进彼此的感情。
7.印象管理。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第一次见面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对方会根据第一印象来决定是否还要继续交往。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印象管理,第一次交往要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而心理学家 Albert Mehrabian 提出“55-38-7”法则,他认为在社交中,55%的信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38%的信息通过听觉通道获取,而文字只传达了7%的信息。这就提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注意个人形象。其次,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注意语音语调,要让别人觉得舒服。
- 上一篇: 多媒体与人工智能融合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5-01-15
- 下一篇: 高校辅导员学业辅导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