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念体系探索与实践创新——“葡萄酒标准与法规”为例
教育教学论坛
一、课程理念的意义
课程理念是明确课程目的的动机之源,是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生本课程建设的粘接剂[1]。全程多维互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教与学的重要突破点,但全程多维互动教学是对互动教学的全新概念。本人认为教与学隔离是主体主动性不均衡、不充分,“和”是教与学是主体主动、创新的平衡点,课程理念是打破二元对立、建立和而不同的新引擎,建立多维的教学空间,以课程理念得到认可为基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课程任务与学习任务的距离,提高大学生课程理念视域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创新动力。
二、《葡萄酒标准与法规》课程理念体系
本课程理念:饮用以安全为先导,安全以质量为根本;质量以科技为支撑、以产地为特色、以标签为明示、以认证为提升、以诚实为本分、以法律为依据的分章理念。
(一)课程总理念:饮用以安全为先导,安全以质量为根本。
从人类健康上,饮用以安全为先导。食品质量安全大如天,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让每个人都吃到健康食品”为使命,产品必须达到安全、优质、高营养、无污染的理念。葡萄酒质量以标准为基础,以质量合格为根本要求,推行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上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通过产品检测、检查、监督等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健康与可靠。
(二)分章的课程理念
1.从葡萄酒品质上,质量以科技为支撑
高质量是产品理念的本质要求。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聚焦行业热点、前沿,从葡萄选育、栽培、酿造、设备、辅料(加工助剂)投入等为关键点,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关键技术,制定满足技术要求的文件、准则和标准,建立葡萄酒科技支撑体系,实现葡萄酒全过程技术标准化,生产规范化,质量安全化,生产清洁化。
2.从生态风土依托上,质量以产地为特色
葡萄酒质量取决于葡萄原料,葡萄原料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气候、土壤、海拔、坡向等风土条件,适宜酿酒葡萄生长的产地风土条件,才能酿造出具有附加值的地理特征的区域化、等级化、专业化的地域特色产品。
3.从产品标识上,质量以标签为明示
产品标签不仅只是传达的信息,更是让最终用户对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葡萄酒内容要科学、真实、准确,明示内容起到了介绍产品、指导消费的作用,又明示了“谁生产、谁负责”权利与义务关系。
4.从全程控制上,质量以认证为提升
国家推行产品认证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围绕环境、人员、材料、设备、工序、管理等关键点,通过标准、文件、规章、法规构建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体系、绿色体系、食品安全预防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的全程认证框架,并以认证为第三方监控下生产、流通与消费,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可持续改良、革新的发展空间。
5.从市场监管上,质量以诚实为本分
葡萄酒是满足人类健康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精一水”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葡萄酒行业质疑安全性,行业呼吁生产经营者要以诚信为本,只有诚实,才是企业的“黄金”,生产自律,得到消费者和社会认可,才能促进自身持续发展。
6.从市场秩序上,质量以法律为依据
市场竞争秩序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必须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国家监督市场体系。生产者,面对国家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监督等社会共治下,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三、实践创新
(一)重构课程理念同化和顺应的互动机制
从课程理念上,教师与学生的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要取向一致,在心理上要共鸣,这是重构教学机制的境界。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内化则是指抽象的概念和规则的习得过程。皮亚杰认为, 人的任何外部刺激影响“同化” 和“顺应”机制调节[2]。《法规》课程理念以安为天,这是教师和学生“同化”基点,教师以“民以食为先”丰富和加强已有的食品安全思维倾向,教学引领学生。学生以安为天,将外在食品安全的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补充、丰富和外化,形成师生了共济性同化的共同体。顺应机制是解决“双方所需”的机制。教师所需是学生主动学习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意愿、“为”及“不为”的法律行为。学生所需是教师食品专业化知识、专业经验。这两种所需机制是一个由外到内、由内至外的转变过程[8], 在同化理念引领下,学生内化为顺应学习行为。内化是顺应的基础, 顺应是新理念的践行。
(二) 构建以产品-从业者-社会共治为主线的课程理念生本体系。
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互动起点,课程生成是转化的关键。课程构建以产品-从业者-社会共为主线的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生本的课程体系[3]。生本课程体系分基础层、拓展层和延伸层。生本基础提出葡萄酒“三观”教学理念,产品质量必须符合产品标准的质量观,产品卫生必须实现全程无污染、无变质的卫生观,产品安全必须产品内在成份、设备、工序、物料等危险性必须消除或控制在安全水平的安全观。拓宽层以课程内化转化为外化,提出实现葡萄酒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市场规范化。延伸层以产品安全延伸到法规法律层面,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按照以诚实为根本、以法律为规制,提出“三规”(行业规制化、流通规范化、社会规矩化)的教学目标,按照行业准入为自律,设计行业准入条件、生产许可化、良好操作规范化;从流通规范上,按照产品溯源为规则,设计产品抽查常态化、市场竞争正当化、市场监督抽查常态化;从社会规矩上,按照社会共治为准则,设计政府法制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化、产品质量责任化。
(三)建立“兴趣-激励-考核”为多维教学互动方式
课程以理念为导向,以成绩为激励手段,以多元为考核方式,打破单一考试成绩,建立“课间+课下+考试”的“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和互动机制[4]。课间以考勤、课间讨论及随堂考试的互动方式,考勤是教师记学生名字,讨论及随堂考试是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课下以五选一(课程论文、葡萄酒行业案例分析报告、葡萄酒行业现象分析报告、国外葡萄酒法规翻译、微课)的大作业,课程论文培养研究性为主,行业案例、行业现象报告培养整体和个案分析能力,翻译培养国际运用语言,微课培养想象力、表现力、制图能力,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考试以闭卷或开卷为主,检查课程学习效果。通过课间+课下+考试模式创新多元的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5],实现“教”、“学”、“能”融合一体多维互动空间。
- 上一篇: 英语老师变身"数码达人"充电指南:解锁教学新姿势 2025-03-18
- 下一篇: 一种基于三平台协作的线上教学方法的探究 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