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美育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以沪教版牛津英语教材为例
美育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赵连杰 2017)。《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能够认识自然世界,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审美意识和能力(教育部 2022)。英语学科有丰富的美育资源,丰富的小说、散文、寓言故事、戏剧对话有不可低估的浸润价值,其中包含的风土人情、人物轶事、历史典故呈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生动的学科交流探究活动体现出不可替代的创造价值。因此,挖掘英语学科的美育资源,实施美育策略,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其形成对美好事物的持续追求。
一、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美育资源
分析沪教版牛津初中英语教科书发现,七至九年级可形成23 个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英语教学以话题为中心、以语篇为载体,与各种美育形式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习得语言美、探索自然美和传播文化美。同时,不同体裁或类型的素材有不同的功用,以下分三类论述。
(一)挖掘文学类主题中的语言美资源
在沪教版牛津初中英语教科书七至九年级中,有18 个主要语篇为文学类作品(见表1),其中包括英语诗歌、传说、故事和经典短篇小说节选。充分挖掘其中的节奏美、韵律美、修辞美、意象美内容,以及体现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环境渲染等写作手法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之美,借鉴写作手法之巧,既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又可以提升其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表1:七至九年级文学类作品
(续表)
(二)挖掘自然类话题中的自然美资源
在沪教版牛津初中英语教科书七至九年级中,有28 个自然类话题语篇(见表2),涉及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及宇宙探索主题语境。此外,语篇类型丰富,既有介绍类短文、现象说明和故事,又有宣传海报、诗歌、访谈、日记及广播节目,其中的文字、图片等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光,掌握自然科学知识,领略不同国家的自然之美,有效提升认识美、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表2:七至九年级自然类话题语篇
(续表)
(三)挖掘历史类话题中的文化美资源
在沪教版牛津初中英语教科书七至九年级中,有5 个主要语篇为历史类话题(见表3),包括中国古代的老子(Laozi)、郑和(The Voyages of Zheng He)与张骞(Zhang Qian and the Silk Road),以及西方历史上的马可·波罗(Marco Polo)、牛顿的事迹(Isaac Newton)等。挖掘其中的跨文化因素和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提高其审美素养。
表3:七至九年级历史类话题语篇
二、英语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一)美文诵读,感受语言美
诵读是让学生敢于说出英语、摆脱“哑巴英语”的重要路径。文学类作品具有节奏美、韵律美、修辞美、意象美。在诵读美文的过程中,随着节奏的变化、语调的升降和语气的变化,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感受和体悟美文的语言美和意象美,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用英语表达和交流。
诵读包含独白和对白,是一种强调情感机制和语音特征的有声表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加深理解,感受语言美,同时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思想美与心灵美。
1.独白
独白是学生个体针对篇章中核心词汇和语言的诵读活动。教师先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在诵读前找准诵读的整体氛围和基调;再挑选一些关键的词汇或者句型示范诵读,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语言,感受诵读的乐趣;然后鼓励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思,琢磨核心词汇的意义,关注富有特色的修辞;最后引导学生与同伴分享所思所悟,从而使诵读得到升华。
例如,在诗歌In the quiet of the night(《静夜思》)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观察一张图片——古人倚靠窗边,凝视夜空圆月的场景,引导学生把握整体静谧、忧思、哀愁的基调;再示范标题饱含深情的诵读方式,使学生发现声音和语言的魅力,同时放下顾虑,大胆尝试与模仿;学生自主诵读,鉴赏silver和shines、lift 和lower 押头韵的韵律美和修辞美,领会The Moon,like white silver 和 It look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 所表达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对白
对白一般是以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文中角色的对话部分。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特征,确定体裁,由此决定读的方式。例如,故事类语篇要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环境渲染等揭示深刻的寓意,表达思想美;诗歌类作品要把握其节奏、韵律等语音特色,体会语篇背后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对话戏剧类语篇则通过人物对话、适当的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美。
例如,在沪教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上)Unit 2 Great minds 中Two geniuses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特色,揣摩人物性格特征和情节发展等要素;再与一位学生进行对话示范,重点对比“It’s a pleasure to drive a genius like you,Dr.Einstein.”和“It’s a pleasure to drive a genius like you,Hans.”,同时借助表情和姿态帮助他们进入角色,体会人物情感变化;最后组织四人演练,两人分别扮演爱因斯坦(Einstein)和司机汉斯(Hanse),一人扮演观众,另一人负责读旁白,综合运用语篇和对白的语调、节奏、音高,体会角色一情一感变化及故事情节发展。
(二)读后迁移创新,体验思维美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下旧知与新知之间通过学习策略的相互影响,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读后迁移创新类活动涵盖英语海报设计、研讨论坛、角色扮演、英语趣配音、戏剧表演(如hot seating)等。教师先带领学生准确解读单元主题,以此为出发点创设情境,为读后迁移创新活动作铺垫;再引导学生基于主题解读文本,提炼与语篇主题和内容相关的主要信息,构建词汇网络,积累并内化语言表达;最后让学生运用主题词汇实现文本语言的迁移与输出。
例如,在沪教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下)Unit 5 Water 中Water talks(介绍类短文)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一张水循环简易示意图,引出本单元主题“Water”,为揭示水的重要性和唤起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作铺垫;再引导学生分角色(A drop of water 和Daisy)朗读文章,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水循环的过程,整理语篇的核心语言,积累并内化与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最后设计以“How to protect water resource”为主题的班级研讨论坛,让学生自愿在 citizens、water、official、workers 中任选一个角色并领取该角色对应的问题清单,从不同视角和不同立场审视不同问题,灵活运用主题核心词汇深入探讨与表达,如citizens 用过去式表述水的旅程,workers 讲述水被处理的过程,water 则对人类的行为表示不满,officials 需要对保护水资源提出可行性建议。整个读后迁移创新活动具有挑战性,使保护水资源话题的探讨更深入,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及提高其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巧用影音资源,探索自然美
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宇宙探索这类主题课堂教学中,巧用影音资源,如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动物世界、音乐曲库等,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其通过视觉、听觉,与教材内容产生关联,从而达到探索大千世界和体验自然之美的目的(李睿 2022)。首先,教师应立足学情,基于主题,选择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影音资源。其次,教师应解读新媒体影音语篇,挖掘其有利于学生建构本单元核心语言和主题意义的方面,再设置2—3 个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影音视频。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度探究和升华主题。
例如,在沪教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下)Unit 4 Save the Trees 的拓展阅读语篇 The Amazon rainforest 的教学中,教师先节选国家地理科普纪录片Wild Amazon:Cradle of life 的片段,语速适中,并设置中英文字幕,以适应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再解读视频,提出“What are the special things about the Amazon?”和“How is it now?”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沉浸式地观赏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感受不同地域之美;最后鼓励学生分享视频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引导其意识到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教学效果分析基于2023 年举办的深圳某中学七年级英语配音比赛和深圳某实验学校八年级配音比赛赛后进行的关于英语教学中融入美育内容的效果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83 份)。
1.提升了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挖掘英语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融入教学,提升了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学生开始饶有兴致地关注英语的语音语调、节奏韵律、严谨的句式、衔接的手法、连贯的表达,逐步品读英语文学作品节选中的形式美和意象美。
调查结果显示,36.0%的学生认为英语配音活动对其感悟、体验英语语言之美“有很大帮助”,29.0%的学生认为“有较大帮助”,28.0%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4.0%的学生“不确定”,3.0%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挖掘美育因素,实施美育策略,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挖掘了他们的创作与表达潜能,丰富了其审美体验。
2.提升了学生听、说、读、看、写的技能
调查结果显示,英语教学融入美育内容,如英语配音教学,促进了87.0%的学生听、说、读、看、写技能的提升。具体来看(见表4):(1)平均22.0%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升”,其中,对看的能力提升的学生最多,有29.6%;(2)平均28.0%的学生认为“有较大提升”,其中,对看的能力提升的学生最多,达36.0%;(3)平均37.0%的学生认为“有一点提升”,其中,对写的能力提升的学生最多,达43.6%;(4)认为“没有提升”和“不确定”的学生分别占7.0%和6.0%。
表4:英语配音对英语听、说、读、看、写技能的提升作用
3.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英语配音教学促使学生思考人物性格特征(25.0%的学生“有很多思考”)、思考人物心理活动(22.0%的学生“有很多思考”)、思考剧情的逻辑关系(27.0%的学生“有很多思考”)。此外,33.0%的学生表示,英语配音教学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中外影视艺术,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言语之情在音,语言之妙在意,教师要挖掘英语教学中的美育资源和实践美育策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情节、解构人物,最后重构文本、演绎文本,培养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深度学习。
(二)反思
1.以生为本,研读语篇
深入研读语篇是开发英语教学美育资源的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是实施英语教学美育策略的核心。英语教学中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育因素,如文学作品中的节奏美、韵律美、修辞美、意象美,传说类语篇对激发想象、鼓励创新、培养创造力的独特审美价值,自然类主题素材对开阔眼界和丰富体验的重要审美意义,以及历史类主题语篇的文化美等。教师应把教学设计建立在多维度、深层次的基础上,不仅要研读概括语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开发语言美、自然美、文化美等审美因素,还要探寻语篇的育人价值,尤其是在学科美育上的意义,即学生能够收获的审美体验和成长。同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与经历,引导其通过体验、参与、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等方式,逐步培养感受美、领会美、鉴赏美的能力。
2.抛砖引玉,拓展阅读
课外拓展阅读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还是丰富其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4 万词以上,八年级学生累计达到10 万词以上,九年级学生累计达到15 万词以上。文学类作品、传记类作品、自然类主题作品、历史类主题作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收获,还有不可替代的学科美育价值,是提高其美学素养宝贵的资源。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后,教师应适当提供一些与课堂主阅读篇章相关的补充阅读素材,如内容、形式、背景、文化相近的作品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丰富阅读审美感受,进一步提升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的素养。
- 上一篇: 聚焦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以Unit 3 Where did you go?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 2024-12-27
- 下一篇: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对英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的启示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