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A Let’s learn 为例

2024.05.1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包括了解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教育部 2022)。

在近几年的小学英语教研活动中发现,教师尝试开展基于语篇意识的英语词汇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词汇学习应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但是,在实际课堂中,学生不断地读、背单词,却不会运用。究其原因,第一,词汇课教学以教师领读、同桌读、小组读等为主,只关注单词的音、形、义,忽视了单词在语境中的运用。第二,语用输出只关注单一语篇,以选词填空等机械方式进行词汇训练,缺少合作探究的深度理解任务。

基于语篇意识的词汇课应是在教学中合理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词汇的用法,在主题活动中学习英语并交流。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图形工具,在词汇课中将其与词汇学习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思维,从而激活他们的记忆潜能,使其将思维更高效地转换为实际的想法和行动。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英语》Book 5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A Let’s learn 为例,探究如何将思维导图与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及其英语思维相结合,创设具有主题意义的活动,让语篇更具价值,让词汇教学更高效。同时,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基础,创设语境,搭建思维导图“支架”,实现其对话题的个性化表达。

一、思维导图紧扣教学内容

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往往“灌输”词汇知识,未引导学生真正用英语做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较低;另一方面,学生无法把习得的英语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捋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知识,明确学习重点,在综合实践中逐渐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要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使学生逐渐熟悉英语内容。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应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通过主题把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板块联系起来(程晓堂 2018)。本堂词汇课的文本呈现了4 个表示食物的单词。单词本身并不表达语义,只有在一定语境中才有生命力。在导入环节,教师挖掘语篇资源,结合有意义的活动,搭建词汇教学“支架”。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food and drink 入手,让他们进行同桌互问,借助思维导图整合知识,在快乐说英语中快速投入本课学习。这些语言是在有意义的tea time 语境中展开的,紧扣文本内容和话题tea time。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围绕tea time 开展。在汇报环节,学生给出了很多表示食物的单词,在与同伴分享中一直紧扣tea time,没有重复、没有累赘。在tea time 语境和轻松的谈话中,学生用英语表述自己想要的下午茶食物。同时,教师将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推动学生的英语输出,使其产生思维的碰撞。

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设计相关课后作业,延伸教学内容。学生以中心主题food and drinks 为基点,根据教学内容,由 drink 联系到 tea、coke、milk,再由tea 联想到本单元的形容词healthy,想到自己喜爱的tea with milk,并告诉大家 don’t drink too much,再由milk 发展形成二级主题cow,由此反射到本单元ow 的语音词cow、wow、down(见图1)。这样,教学重点一目了然,降低了记忆负担,也强化了对学生左、右脑的刺激。

图1

多读多背的方法已无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其记忆质量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口语表达上(教育部2022)。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模块,紧抓核心句型,而且能够让其明确主题内容,并与教师和同伴一起交流,自然学会用英语做事情。

二、思维导图呼应学生认知

结构主义课程论认为,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教师教得如何体现在学生学得如何,任何教都需要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有鉴于此,教师逐步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将食物词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特点相结合?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确定单元主题是food and drinks,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在小组中讨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话题,调动其已有语言知识(食物词汇等),使其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梳理知识体系,更轻松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在课前围绕新的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注意以新知为各级中心词。这样,不但可以分解知识点各个击破,而且可参照新词汇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和记忆。

(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感知思维导图

情境是语言学习的载体。特别是词汇课,要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就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熟悉的生活语境,让其在整体感知语篇中产生亲切感,充分体验、积极主动地参与语篇教学。在该环节,教师创设如下情境:

T:Zip has a new restaurant. Who are in the restaurant?

Ss:Sarah and her mum.

T:For tea time,what would they like? There are three Set meals in Zip’s restaurant. What’s in Set meal 1?

Ss:A hamburger and some milk in Set 1.

T:What’s in Set meal 2&3?

Ss:A sandwich,a hot dog and some coke in Set 2.

在 Tea time in Zip’s restaurant 的情境中,萨拉(Sarah)和妈妈走进餐厅,用手机扫码的方式点餐,呈现了餐厅菜单,餐厅推荐了3 份套餐。教师通过播放图片、音频整体呈现文本词汇,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单词的音、形、义,在对话中获取信息,再次回顾食物词汇,明确在这个套餐中两人喜欢的食物及喜欢的原因。

此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套餐的形式整体呈现单词,通过整体叠加食物单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持续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整体学习并运用语言。

(二)结合学生认知能力,读懂思维导图

语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相关语言知识,读懂语篇内容,对语篇阅读产生兴趣,在回答语篇相关问题后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因此,单靠教材词汇朗读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可能会限制其能力和兴趣的提升。

思维导图能使思维可视化、清晰化、条理化,有助于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与表达。佐姆(Zoom)的出现使学生立刻与其一贯大胃王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他点餐时不要套餐要单点,又一次回顾了食物单词。用问答的形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佐姆点太多后吃不完,承上启下,告诉学生按需点餐、光盘的就餐礼仪。有了佐姆点餐的例子,学生就知道如何用英语在餐厅点餐,语言学习就有了其更高价值。

(三)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重编思维导图

教师尝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个性化的指导。在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采用Pad点餐的形式整理自己喜欢的菜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下午茶order,与同伴开展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学习成果。

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引导学生从图文信息的理解到文本内涵的感悟,再到个人认知内化的过程,像是图片被解码后再次编码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核心主题意义,实现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常常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有时因核心话题不够明确,容易使组内讨论变得低效,而思维导图能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并让讨论效果最大化。用思维导图中的how引导学生制订健康计划“How can be healthy?”,将主题意义与他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并赋予其healthy 的真正意义(见图2)。由于课堂中两次思维导图的铺垫及平时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在此类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活动中,很多小组自然想到利用思维导图类“支架”快速理清思路,回答核心任务“How can be healthy?”,小组成员问答:“My favourite food is...,It’s...”及“That’s healthy/unhealthy.”。学生发挥想象,与组内同伴一起编写健康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单元所学语言知识,不再是学单词、读单词、拼单词的简单操练方式,而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阐述自己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健康饮食的规划。

图2

对课内文本进行延伸与拓展,并借助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思考的信息和简单的语言框架,让其根据自己对healthy 的理解进行口头表达。由于语境真实、语用真实,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就餐意愿,组内成员有事做,有话说,从而促进了“说”的能力提升,培养了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循序渐进地提升了真实语用能力。这样的语用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特点,充满语境感,充分发挥语篇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带动语篇学习。

可见,高效的思维导图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力,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有层次性。学生借助点餐式思维导图,结合个人情感创作语篇,在此过程中迁移所学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解决语篇语言知识和进行情感体验后,回归现实,创设真实情境,完成任务:学生在下午茶时间会如何点餐呢?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需求,分享自己的下午茶时光。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进行真实且有思考的互动,既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整合与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有效内化语言知识。

三、思维导图对接学生英语思维

教师要从整体语言的角度出发,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升他们的联想、理解与分析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其思维。

(一)实践活动,实现学用结合

问题是直接激发学生思维的工具,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其思维,引导其关注学习内容,使用特定的语言结构,而且能够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陈则航、王蔷2009)。在本堂课中,教师多次使用“How do you know? Why?”的问句,如让学生猜一猜“Why does Sarah choose Set 3?”学生快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Maybe it’s cheap.”“Maybe they like something in this set meal.”“Maybe it’s good for two.”等,进行了有意义的猜测。这时,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这样的倾听和回答都是高效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被激发。

当问题足够有价值,且教师给予一定的学习“支架”,就能基本保障班级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在问题引领后,教师再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体呈现新单词,且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多次使用新单词,而不是简单、重复、机械地读单词,效果更好。

(二)迁移活动,实现学创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文本内涵。在本课时,教师确定了话题tea time。细看插图,它们不是平常所见的tea time,通过查阅资料并在教研组讨论中提出,发现国外有high tea 和low tea 之分。在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high tea 和low tea 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high tea 和low tea的区别,获取简单信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感知与体验文化的多样性。紧扣主题和话题,此时的思维导图适时补充学生未知(见图3)。学生对该内容颇有兴趣,自然而然进入tea time 语境。基于真实语境的语言习得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激发了他们的真情实感,调动了其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丰富了其多元体验。这真正实现了此任务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使语言学习成为真实和有意义的活动。

图3

于小学生而言,借助思维导图更能体现英语逻辑思维能力,轻松地理解语篇内容,进行更有深度的英语学习。在本堂课中,教师通过借思维导图之翼,引领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其从运用语言描述tea time 渐进到思考生活的过程,在理解、分析、比较中提升思维品质。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思维导图、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了高质量的思考。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课中,为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了一次一次的铺垫。可见,思维导图的应用让词汇教学更有趣、有效。

思维导图将语篇、关键词、图片、符号等相互连接,形成了可视化的知识建构。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让词汇的复现和运用变得有趣且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思维导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思维的提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课中,扩大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空间,发展了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