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 视域下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型研究
一、培养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0)。在时代和党的号召下,我国学者纷纷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赵应吉(2019)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步提升,与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我们不仅要接触和借鉴他国优秀文化,而且要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温颖茜(2022)指出,长期以来,大学英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为中心,教学内容以西方语言与文化为主,而在充分运用中国文化层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育有待提升。尹力(2023)认为大学生提升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后,外语综合能力也会提高,同时能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研究指出了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和措施,并且从英语教学视角出发强调中华文化意识的树立对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其中的交际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国家。在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过程中,软实力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阐述和展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华人民的智慧和中华美德,是让世界更全面和更真实认识中国的最好途径。外语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过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是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其他国家正确、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非常重要,是实现振兴中华的必经之路。因此,培养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是高校和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二、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现状
由于对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的认知不充分,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了解还不够充分,不能准确地用外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此外,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不足,外语专业很少设置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教师也没有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大多数学生没能达到用外语准确、流利讲述中国故事的水平。
(一)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现象”越来越严重
目前,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还不够重视。调研发现,虽然学校在大学四年教学课程设计中,大一设置“中国文化概论”和大二设置“跨文化交际”两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是这两门课程都是选修课,学生对其重视度不够。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和教材设计更加注重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输入。调研还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对“教师是否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输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回答,只有15.4%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教师“总是”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俄语专业学生16.5%,德语专业学生18.2%;33.5%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教师“偶尔”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俄语专业学生36.1%,德语专业学生37.3%;51.1%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教师“很少”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俄语专业学生47.4%,德语专业学生44.5%。综上所述的失衡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现象”。
(二)大学生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的外语表达能力较弱
调研发现,58.9%的英语专业学生、55.0%的俄语专业学生和54.4%的德语专业学生认为他们用外语讲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时是不自信的,害怕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或者表达不地道,担心外国人不能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56.4%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他们在尝试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时,很容易被单词、短语和句型结构困惑;65.3%的俄语专业学生和67.4%的德语专业学生认为他们在用外语讲中国传统文化时,经常被词汇和翻译困惑。主要原因是俄语和德语专业学生基本大学才开始接触目标语言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输入和积累。而且,俄语和德语这两门语言和中文在发音和字形上都有很大差别,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此外,56.4%的英语专业学生、49.6%的俄语专业学生和46.5%的德语专业学生认为专业考级考试比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证书是工作的敲门砖”,忽略了外语学习的实践性和运用性。
(三)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缺失比较普遍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也产生了交织和碰撞。调研发现,23.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容易”受外来文化影响,对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23.6%的学生认为自己“容易”受外来文化影响,47.3%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容易”受外来文化影响,5.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受外来文化影响。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现代文化如网络游戏和社交网络能带给年轻一代“快”和“速成”。76.7%的学生认为他们很享受社交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快”和“速成”。在社交网络发达的当代社会,学生可以更迅速地获取信息和外界取得联系,这种“快”能让他们实现及时满足,容易让其沉溺其中,思想上受到很大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比较认可的,但对其了解不深,缺乏热爱。
三、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人才培养模型
针对当代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现状,学校和师生应该共同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阐述和展示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民的智慧和中华美德,让全世界认识更全面和更真实的中国。
(一)高校应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目的与意义
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知名度有助于提升国际软实力地位,尤其是在中西文化不断冲突和碰撞的过程中,更应该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凸显我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当代大学生必须担负起用外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首先,高校应明确教育目标和效果,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形成国际视野,更是为了担负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职责,让世界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中国。其次,教师应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历史,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关爱国家,积极、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二)以POA 为理论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合理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
教师应以“产出导向法”(POA)为理论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合理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文秋芳 2012)。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和运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积累词汇和句型,还要懂得运用目的语。以“说”和“写”为输出目标,在实际“听”和“读”输入性教学过程中恰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和素材。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创造一些实际的情境活动,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主动承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同时,教师应全面引导学生自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力量。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输出,给出及时、高效的反馈,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还可以让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和交换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其学习主动性。
(三)以POA 为理论基础,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应以POA 为理论基础,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用外语传播中国故事的表达能力(文秋芳2012)。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目的语的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发音规则,积累丰富的词汇,灵活运用语法,掌握足够的目的语表达技巧和语言知识,又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入,恰当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地用外语讲述中国历史人物、传统节日、民俗、民族精神和美德。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比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教师只需要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对既定的话题进行思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和思考,增加了说的机会,有助于提升思辨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之间的比赛,制订比赛规则和记分规则,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无形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创作。
(四)融通中外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尊重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至关重要,凸显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代大学生要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理解跨文化交际中中外文化的异同,从而正确和全面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外国文化,又要融入本土文化,让他们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了解和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引导其思考和创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中外文化观念的优势和不足,从多方面出发,借鉴和吸收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帮助学生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爱国青年和符合时代需求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五)高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外语学习一定要重视实践和运用。教师应依托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开展一些外语戏剧表演或者外语演讲比赛活动,拓展学生学习外语的渠道,把趣味性、文化性、知识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融入活动,帮助其夯实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激情,帮助他们学以致用。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高效推广这些活动,如“外语戏剧晚会”。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传统故事、中国历史人物、感动中国人物及大灾大难面前舍身救国的英雄等,通过第二课堂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可以在学校官网和网络视频等平台进行直播活动,并把录播视频发布到国外网络平台上播放,弘扬和传播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精神。
结语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更加真实和全面的中国,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凸显中国的软实力,是实现振兴中华的必经之路。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各高校、教师和当代大学生是完成这项伟大工程的决定因素。要完成这项伟大工程,必须响应时代的号召,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外语表达能力及外语综合能力,培养符合国家和时代需求的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
- 上一篇: 以读促写:助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2025-02-21
- 下一篇: 大学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元素研究 ——以《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综合教程》为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