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2024.05.2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终身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小学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改革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在全球化背景下,小学英语教育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核心素养,它要求需要有个人独立思考,即能够不依赖他人意见,自主地分析问题。还有逻辑推理能力,运用逻辑和推理来评估论据的有效性。及问题解决能力,即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同事具有反思能力,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以提高思维质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理性的判断力,为终身学习和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2.核心素养中的沟通能力指的是,首先有效的表达,即清晰、准确地传达个人思想和信息。其次倾听理解,认真聆听他人观点,理解其意图和情感。还有适应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社交环境调整沟通方式。最后是文化敏感性:尊重文化差异,避免沟通中的误解和冲突。沟通能力是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基础,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3.核心素养中的合作精神内容,首先是团队意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愿意为共同目标努力。其次是分工协作,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分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还有沟通协调,在团队中有效沟通,解决分歧,达成共识。最后是共同责任感,对团队成果负责,共同面对挑战和分享成功。合作精神是实现集体目标的关键,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社交技能和职业素养。

4.核心素养中的创新能力强调以下方面,好奇心,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愿意探索新知识。还有需要面对风险承担,要不畏惧失败,敢于尝试新颖的方法和思路。当然也要增加学习能力,快速吸收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库,以适应变化。最后一点是团队合作,与他人协作,集合不同视角和技能,共同推动创新。创新能力是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它要求个体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二、小学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应试教育倾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考试导向,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侧重于应对考试,而非实际语言运用;忽视口语: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记忆,而忽视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机械记忆,学生通过机械记忆而非理解来学习语言,缺乏深度学习;压力过大,频繁的考试和排名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创新缺失,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教学的创新和学生思维的拓展。这种倾向削弱了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2.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课本依赖,教学活动主要围绕课本进行,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识比较面窄,课程内容局限于基本词汇和句型,缺少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缺乏实践性,教学活动缺少实际语言使用场景,学生缺少语言实践机会;不重视兴趣,教学内容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3.教学方法传统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以讲授为主,课堂上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还缺乏互动性,主要是缺少学生之间的对话和小组合作,不利于培养沟通和合作能力。容易忽视个体差异,教学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视了个性化教学。教学中评价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价。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改革策略

1. 更新教学理念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首先,将“学生中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学习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均衡的关注,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积累。

“跨学科学习”是另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通过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学习英语,提高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文化融入”则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国际视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创新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此外,“评价改革”也是改革策略的一部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共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支持。通过这些综合改革策略的实施,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互动和创新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2. 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丰富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首先,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将英语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设计出跨学科的课程内容,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广度,也加深了学习的深度。同时,“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中,通过节日、习俗、历史故事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国际视野。

“实际应用场景”的设计,如购物、旅游、家庭生活等,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言环境中练习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如视频、音频、在线游戏等,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

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批判性思维训练”,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团队合作、尊重他人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创新与创造力培养”,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表达。

 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英语角、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提高能力。最后,“家校合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可以共同开发和利用家庭及社会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促进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个体。

3. 评价体系改革

评价体系改革是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多元化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观察、项目作品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时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努力程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最终的成绩。还有“跨学科评价”在评价中考虑学生在其他学科和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领导能力、艺术创造力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化理解评价”时 评估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适应能力,鼓励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还有“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时 评价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如信息检索、信息分析、在线交流等,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同时也要注意“社会实践评价”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最后“家校合作评价”与家长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实施建议

在实施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培训”和“家校合作”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们对于确保改革成功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定期为英语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包括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技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次,“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因此,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络本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向家长传达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如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参加学校的活动等,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通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互动、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五、结语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改革,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核心素养的小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