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引言
作业是教师教学的延伸,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内化的实际情况。同时,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巩固的一种必要手段,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双减”政策的推行,要求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下面,针对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关优化策略。
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达不到“减负增效”的要求
首先,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体现在作业的“量”上。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不仅会布置词汇、句子抄写作业,还会布置随堂练习册上的习题作业,有时甚至会布置写作和阅读作业(林桂莲 2022)。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小学而言有所增加,过重的作业负担会使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娱乐和锻炼,从而影响其兴趣爱好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
其次,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体现在作业内容的大量重复上。部分教师认为,只有通过机械化的反复抄写和背诵,才能真正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因此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大多是重复性的书面抄写和大量的口头背诵作业。缺乏理解性的死记硬背,不仅记忆效果不理想,还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感。
最后,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体现在作业类型单一上。部分教师只图省事,布置的作业以课后习题、练习册上的习题、抄写和背诵为主,缺乏贴近生活实际、启发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导致学生的学习脱离生活实际,难以提升英语语言迁移运用能力。
(二)作业设计过于片面,难以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积极落实,作业设计环节也不例外。然而,现阶段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仍存在片面化的现象,只关注语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缺乏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意识。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兼顾英语课程的工具和文化属性,通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减负”的前提下,教师必须设计多元化、全面化、趣味化的作业,提升作业的实效性,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内容:从量走向质
传统的作业设计主要依靠作业的“量”达到巩固的目的。初中阶段的科目增加,难度提升,各科作业总量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完成抄写单词、句子和做练习题等书面作业,还要完成一些背诵、朗读课文的作业。部分教师为了进行“拔高”,还会额外给学生布置一些所谓的拓展练习,其实就是“刷题”,想以此提升他们的成绩,但是由于缺乏启发性和难度层次,不仅不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会徒增他们的学习心理压力。“双减”政策要求初中生每天的书面作业时间不得超过90 分钟,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必须作出改变,控制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减量不减质”,满足“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减负增质”的要求(王丽娜 2022)。
(二)类型:从统一走向个性
初中英语作业通常分为抄写识记类、理解分析类及实际应用类,但实际上教师通常以抄写识记类为主、理解分析类为辅,几乎完全忽视实际应用类。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学生学习能力锻炼的影响和效果不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布置统一化的作业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分析学生的情况,分层设计作业,设计“作业超市”,允许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从而使作业从统一走向个性,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吃得下”“消化得了”“吃得饱”。
(三)形式:从语言走向语用
我国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实践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听力能力等,这说明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及作业练习中并不重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初中英语作业形式大多是简单的抄写、枯燥的背诵和机械的“刷题”,导致学生花费在口语和听力方面的时间非常有限。要想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就必须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从单纯的语言知识识记理解转向对语言知识的迁移运用。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要将作业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创新作业形式,锻炼其多方面的能力,强化其语用能力,使作业形式从传统的“学习语言知识”转向“运用语言知识”,提升其在特定情境下运用英语沟通、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从单一走向立体
作业评价是检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其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其学习潜力,还能够促进其深度学习,提升其综合能力。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仅查看学生作业是否完成、正确率如何,其结果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获得教师的表扬与认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没有全部完成作业便被教师批评,对于“后进生”的进步与转变难以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提升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完善,还难以体现评价对“教”与“学”的促进和导向作用。在“双减”背景下,改善这一局面的最佳途径是优化作业评价方式,从单一的“是否完成、是否正确”转变为立体化评价,如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发现其书写进步、思维方法创新、书面整洁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立体的评价。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的方式更能提升作业对其学习及能力的促进作用。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双减”政策不仅仅是表面上给学生减负,更要从根本上通过减去不必要、缺乏实效性的作业任务,为学生腾出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此实现其“提质创新”的“治本”目标。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
(一)落实“双减”政策,转变作业设计理念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双减”政策的矛头直指学生作业,因此,教师必须审时度势,深度解读政策内涵,根据政策要求,积极转变和创新作业设计理念(鲁团花 2022)。
教师必须认识到作业的本质作用,明确作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同时要意识到单靠“量”无法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的现实情况。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启发性的作业,提升作业实效,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锻炼身体、发展兴趣爱好腾出时间,以此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在作业量及其完成时间方面进行预估和把控,防止超量和超时情况出现。教师必须平衡基础性、理解性、开发性和实践性作业的比例,使作业内容既能涵盖基础的教学知识,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启发他们的智慧,强化其实践能力。
(二)立足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学习能反哺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在初中英语教学及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成长为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双减”政策要求教师避免设计重复性、机械性、“一刀切”式的作业,而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作业,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根据语言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既能巩固、强化语言知识与技能,又能指向学生高阶思维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启发性作业。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School life Reading 板块后,教师设计了回答开放性问题“Which kind of school life do you prefer,Chinese schools or foreign schools? Why?”的作业,让学生对比分析国内外校园生活的差异,并发表见解。这种作业既基于教材文本,又超越教材文本,促使学生梳理教材文本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作业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与提升、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调动,以及通过现象探寻事物异同、本质及特点的纵向思维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语用能力,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能依靠机械化的记忆,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语言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语言知识,还在于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不仅要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还要强化其运用英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作业的实践性,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及迁移运用能力。
仍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School life Reading 板块为例,教师在教学后给学生布置了调查教师、同学喜好并用表格记录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用到“I like/love/prefer...”句型,无形中进行了句式的应用练习。这种实践性作业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能强化其口语、写作等语用能力,增强其英语综合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证作业形式多元化
“双减”政策迫使教师改变传统“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分层式的个性化“作业超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既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尊重,又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作业对其知识的巩固及能力的提升作用,因此更加认真对待。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将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方面拉近语言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及学习特点不同,教师可以设计书面化、实践性、探究性及创新性作业,从多个角度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Do it yourself 后,教师布置了制作水果沙拉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边操作边用英语解说,并请家长帮助录制视频,发送至班级群。这种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潜力,又能强化其语言迁移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线上作业,如语音练习、听力练习等,让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完成。教师在线上进行实时指导,这不仅能提升作业的交互性,还能打破时空限制,提高作业完成的便捷性。
(五)优化作业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科学性和导向性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优化作业评价方式,保证其科学性,使作业评价能够真正起到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师要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作业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思维、习惯及情感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长期的动态化监测,实现作业评价从单一化结果向多元化因素的转变,如可以采取家长评价、组内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能够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完善,同时发挥家长的作用,打破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习结果的习惯,促进亲子关系的亲密化发展。
结语
“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减负增效”,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必须体现这一点。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政策内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强化其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及探究能力,使其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理解、巩固、内化并灵活地迁移运用语言知识,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从而让作业发挥育人的本质效用,让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 上一篇: 单元主题视角下绘本与小学英语主教材融合的实践探索与改进策略研究 2025-01-15
- 下一篇: 新课标视域下的生成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