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术英语听说课程思政元素初探
2024.09.13
一、研究背景
2014年,针对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脱节现象,上海市选取部分高校,尝试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工作模式,课程思政的概念应运而生。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及将课程思政的改革要求纳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影响力由地方向全国辐射(缪蓬 2020)。2020年,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随着课程思政改革逐步在全国范围展开,相关研究与日俱增,其中不乏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改革探索的讨论。
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自课程思政概念提出后,国内学者就对高校外语课程的思政改革路径进行探索。在专业英语课程方面,王会花、施卫萍(2021)从发展模式、课程场域和参与主体三个维度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进行探讨;刘佳玲(2021)从外语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建构切入,提出多维度综合英语课程的立体架构和开展路径;王丽娟、张妤(2022)探讨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英语专业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在学科外语课程方面,关于理工医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的讨论较多,如王珊珊、阎莉、胡丽萍等(2021)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医学英语基础》的教学进行案例研究;郑学晶、徐慎刚、郑晓莉等(2020)对《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中的课程思政实践进行介绍;陈佰满、李志勇、林子渊等(2020)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思政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方面相关的讨论则更丰富。徐锦芬(2021)从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以及建设服务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素材和教材两个方面探讨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实践路径;常海潮(2021)对大学英语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进行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路径与方法;田园、陈河(2022)从融入思政元素、培养文化自信、创新教法和内容等角度探讨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的方法;房洁(2021)对大学英语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进行探索;常玉垒、张智义(2022)对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结构模型加以建构;蔡满园(2022)将课程思政理念同大学英语“金课”的建设结合,对后者的创意理性和实践路向进行探讨。
2019年,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启动“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上海某大学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外语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团队入选校课程思政领航团队。2021年,团队开设的“学术英语听说”课程获批年度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学术英语听说”是一门面向低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大量学术素材的听力练习,锻炼学生捕捉关键信息、概述学术观点的能力,并通过学术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手段,提升他们在学术情景中合理援引他人观点、清晰表达自身观点的能力。基于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所形成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或可为学术英语类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理工学术英语听说课程思政元素探究意义
对理工学术英语听说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第一,充分挖掘“学术英语听说”课程的思政内涵,有助于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学术英语听说”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其主题涵盖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学术道德等。通过对这些元素加以充分的挖掘,能将各类型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际教学实践,有助于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版)》要求“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向世界讲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离不开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而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离不开用英语听懂世界的能力,两者正对应“学术英语听说”课程培养目标中的两种核心能力。因此,对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
第三,深入探索“学术英语听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能否将思政教育有效、合理地同“学术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能否将价值引领同知识点传授有机结合,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终成效,而深入探索在“学术英语听说”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探究将这门课程进一步打造成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具备完善教学体系及过硬教学质量的“金课”,是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必要条件。
四、理工学术英语听说课程思政元素的类别及解读
“学术英语听说”课程面向低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每周2学时,共计32学时。其主干教材为刘芹、顾定兰(2020)主编的《理工英语听说教程》,配合“智慧树”平台的《学术英语课程》和“上海理工大学泛在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的依据除常规项“出勤”和“课堂参与”外,还包括线上平台作业、课后小组研讨、期中小组展示和个人视频展示;终结性评价为期末闭卷笔试。下面,基于一线教学经验,对“学术英语听说”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思政元素进行解读。
(一)家国情怀
大学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教学所选用的音/视频材料的语言虽然是英语,但是内容可以和我国在科学技术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密切相关。“学术英语听说”课程的单元主题涵盖 computer science、artificial intelligence、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euroscience and psychology、food engineering、aerospace science、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energy engineering、data science 等科技前沿话题,这些话题不仅涵盖了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理工科重点领域,而且与学校主要的理工科学科领域相契合。将我国科学家在科技前沿领域所获得的成就以听力训练素材的形式融入课程教学,能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发展现状、熟悉相关领域核心词汇,同时进一步培养其家国情怀,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科学精神
“学术英语听说”课程不同于学生此前修读的“通用英语”课程,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养提升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属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听力水平和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需要大量听力练习和口语任务,前者包含课内外、线上线下混合布置的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和概述题,所选素材均体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后者以小组项目的形式开展,要求各小组以“China’s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_______”为题,基于学术文献开展合作研究,细致梳理我国在某个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聚焦各行各业的重点项目、挖掘领军人物的典型案例、归纳科技创新的核心素养,并以学术演说的形式对各小组进行考查,以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打分。通过听力和口语练习,聚焦国内外科技前沿,弘扬科学精神。
(三)人文素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不仅具备较强的科学精神,而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素养的提升不容忽视,而“学术英语听说”课程正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在课程教学中合理融入人文社科核心概念的讲解,能够弥补学生在人文基础知识方面的匮乏。例如,在“食品工程”的单元运用袁隆平院士用英语接受采访、作学术报告的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向我国优秀科学家学习,同时引入卡克鲁(Kachru)的 World Englishes模型,引发他们关于如何正确看待英语口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入思考。又如,在“生物医学”的单元融入现代医学概念(如vaccine概念)传入汉语言文化体系历程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概念传播和词义流变的认知,同时引起他们对概念在异质文化间流动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四)学术道德
作为一门学术类通识英语课程,“学术英语听说”课程一定包含学术道德相关的思政元素。修读本课程的学生均已修读“学术英语读写”课程,而在这门前续课程中,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方面的内容,包括抄袭(plagiarism)的定义、种类,以及避免抄袭的方法等。通过“学术英语听说”课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学术规范等道德层面的教育和引导,并在培养其学术演说能力、帮助其掌握基本演讲技能的同时,突出并强调树立牢固的学术诚信意识的重要性。在“幻灯片制作”教学板块,复习学术写作中引用的方法及规范,提醒学生切勿因未能规范援引他人的观点而造成抄袭。
(五)思辨能力
学生学术演说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逐步形成。通过音/视频素材的学习和小组学习任务的开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对基本假设提出质疑、对自身的局限性加以反思等。“学术英语听说”课程也是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世界如何看中国”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小组项目的开展,研读相关文献,从而形成对相应学术话题的批判性思考。例如,学生可以“China’s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Health”为题,梳理并总结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采取的举措,可聚焦疫苗研制、政策制定、抗疫模式等具体方面,基于国内外学术文献,展现我国在该领域的进展和取得的成就。
结语
近年来,上海某大学外语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思政领航团队通过课程思政公开课、研讨会和专题学习活动,对如何加强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内容,真正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形成了一些可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借鉴的经验。自2019年以来,在团队成员的悉心指导下,共有662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全国理工类院校本科生“外语论文”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比赛、上海国际大学生学术英语研讨会等高水平赛事中获奖,其中有10人次获国家级特等奖,50人次获国家级一等奖。这说明团队着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学术交际能力的复合型科技人才的方针初显成效。
通过对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进行简要梳理,对理工学术英语听说课程思政元素探究的意义进行阐述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一线教学实践,对上海某大学“学术英语听说”课程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学术道德及思辨能力等五类思政元素进行分类解读,以期为学术英语类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一些线索。学术英语类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其内涵、类别、应用等仍需进一步挖掘、梳理和探究。
- 上一篇: 单元主题视角下绘本与小学英语主教材融合的实践探索与改进策略研究 2025-01-15
- 下一篇: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