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探究 ——以Unit 1 Teenage life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例
引言
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支持下,多模态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培养听、说、读、看、写的能力,同时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的学习和内化,最后超越语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育部 2020)。
传统的高中英语听说课一般是完成教材上的听力任务,然后进行机械、模式化的口语练习。由于旧版教材中听力语篇较长,难度较大,不少教师直接省去听说课教学。
自《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编者都高度重视说的技能及策略培养,在教材中设置了大量说的活动。但是,教材中说的活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设计。
在了解国内外多模态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将多模态理论引入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旨在探讨在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如何有效运用听说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高中英语新教材。
一、多模态的概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
张德禄(2009)认为多模态话语指使用多种感官(触觉、味觉、视觉等),通过多种手段与符号资源(语言、声响、图像、动作等)达成交际的现象。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不仅仅使用语言表达和传递信息,同时更多地通过表情、手势、语气和环境等更好地进行沟通,这些交际的媒介和渠道就是模态。
巴特斯(Barthes 1977)最早对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和研究。他认为如果要用视觉图像表达意义,就必须给图像配上文字,否则就难以实现目的。同时,他强调交际过程中视觉图像在表达意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克雷斯和范·利文(Kress&Van Leeuwen 2001)认为语言文字和颜色、插图、图表、美术设计等图像构成一个统一的交互意义单位,不能把其中任何一个单独剥离开来,否则受众所感知到的意义和内容会因其不完整而产生偏离。同时,他们认为图像本身具有意义,是独立的符号且不会因其与对应语言文字的关联性而产生依赖性。除此之外,他们还认为视觉模态下的各种图像信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社会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罗斯(Royce 2002)研究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利用听觉、视觉等符号模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莱恩·昂斯沃思(Len Unsworth)研究了英语教学与阅读、写作的关系,并进一步从多模态的角度研究了阅读和写作的作用,认为在语言教学中应运用多元文化资源。吉琼和麦克洛南(Guichon&Mc Lornan 2008)认为多模态更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我国对多模态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较晚。最早将多模态的概念从国外引入我国的是李战子。李战子(2003)在《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视觉语法和图像分析法。他认为视觉语法和图像分析法对多模态语篇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朱永生(2007)提出了多模态的概念、内容、来源和方法等,对多模态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顾曰国(2007)认为多媒体和多模态既有利又有弊。如果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和多模态(如色彩丰富的图片、音频等)得当,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反之,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其理解和记忆。曾庆敏(2011)基于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多模态视听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提高学习者听、说、读的能力。张德禄(2012)研究了多模态系统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并分析了制约课堂教学设计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硬件设施、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因素及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徐静(2014)、吕桥(2016)、朱燕(2016)等对高职英语课堂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严重缺乏多模态教学意识。姚顺利(2014)、王永芳(2016)对高中英语课堂多模态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使用比大学英语课堂中普遍;高三课堂上教师运用多模态教学的频率低于高一和高二。
下面以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 Listening and Speaking的教研观摩课为例,探究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
二、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Unit 1 Teenage life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主要探讨了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比较了中外青少年学习、生活方式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冷静地思考高中生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合理规划未来,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本堂课的主题是“如何选择一个学校社团”(How to choose a school club?)。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三段听力文本掌握相应的听力策略。第一段对话涉及辩论社的辩论话题;第二段对话涉及学生不熟悉的自然俱乐部活动;第三段是亚当(Adam)和朱丽叶(Julie)谈论兴趣爱好和社团选择。听力策略:聚焦关键词(focus on key words);听前预测(make prediction);听关键信息(gist listening);抓细节信息(detail listening)。
教师计划以多模态语篇输入,结合语境,通过听、说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喜爱”和“不喜爱”,掌握高中阶段就如何选择社团提出合理建议的语言功能项目,并能根据语境创设相关对话。
(二)学情
授课对象步入高中不足一个月时间,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正在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三)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学习理解方面
准确理解听力文本内容,掌握聚焦关键词、听前预测、听关键信息、抓细节信息等听力技巧,学习表达喜好的句型,了解社团的主要活动内容。
2.应用实践方面
结合活动主题认识和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对社团作出合适的选择。
3.迁移创新方面
根据他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及社团主要活动内容等因素,对其社团选择提出合理建议。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多模态呈现让学生聚焦关键词、捕捉关键信息、听主旨要点、获取主要观点、聚焦所需重点内容。
(2)在理解听力文本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适当拓展表达喜好和提建议的句型。
2.教学难点
(1)根据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限时总结、讨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和他人的社团,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展示。
(2)结合本堂课所学内容,课后能够创设自己的社团,并以海报形式呈现。
(五)教学过程
Activity 1:Lead in
开展描述图片的听前活动,导入“学校社团”这一主题。学生初步思考想加入学校哪个社团。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社团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其已有背景知识,使其迅速进入本堂课教学文本的主题——school clubs。
【活动层次】感知与注意。
【效果评价】学生对此话题兴趣浓厚,反应积极、热烈。
Activity 2:Prediction
多模态呈现第一、二段听力语篇,引导学生通过泛听获取关键信息,训练听关键词的听力策略,推测所涉及的学校社团活动。
【设计说明】通过泛听,学生能够推测出所涉及的两个不同学校社团——debate club和nature club。学习听力策略:focus on key words to make prediction。
【活动层次】感知与获取,梳理与概括。
【效果评价】学生能够根据听力策略指导,准确回答问题。
Activity 3:Listening
采用多媒体呈现第三段听力文本,做到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有层次、有梯度地掌握听力策略和有用表达。
在第一遍听的过程中,通过问题“Does Adam like or dislike the clubs?”引导学生听关键信息并获取主要观点。
在第二遍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细节信息,聚焦所需重点内容(Focus on the activities in each club)。
在第三遍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所需句型,说出Likes和Dislikes。
【设计说明】精听第三段材料,每一遍学生需掌握不同的听力策略;在每一遍听的过程中,学生需获取的文本信息侧重点有所不同;归纳总结表达喜好的有用句型。
【活动层次】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分析与判断。
【效果评价】学生能通过判断正误、选择、填空等不同的题目掌握不同的听力技能。
Activity 4:Speaking
利用图片创设语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主要从个人喜好和社团活动两个方面讨论亚当应选择哪个学校社团。
更换小组成员,让学生再次表达,重点提升其口语表达的流畅度。
【设计说明】思考亚当的喜好,并帮助他选择合适的社团;根据听力环节所学内容小组结对进行知识运用。
【活动层次】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分析与判断。
【效果评价】学生看到彩色图片,能够在限定时间内把听力环节所掌握的有关主题内容及有用表达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Activity 5:Show Time(Presentation and Evaluation)
展示自我并能对他人的表现进行评判。学生上台单独展示,其他人“choose the best presenter in your mind”。
【设计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评价。肯定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成果。
【活动层次】推理与论证,评价与批判,想象与创造。
【效果评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六)实践效果
本堂课教学设计精巧、新颖,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开展听说课教学活动,利用多模态进行大量输入,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他们的吸收效果。整堂课遵循听说课的特点:先听后说,有听有说。教师设计的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其中听力训练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整堂课巧妙地做到了由in-put到in-take最后到out-put的过渡,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听说课。纵观整堂课,教师设计的每一项活动都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多模态的使用效果显著。
结语
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学习、理解《课程标准》和高中英语新教材,通过多种手段与符号资源(语言、声响、图像、动作等)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触觉、视觉、听觉等),并在教学中有效融入策略指导,促使其达成语言交际目的,提升其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