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实验室文化建设探讨
《农业气象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涉农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农业科学的各个分支都与农业气象密切相关。实验操作是《农业气象学》教学过程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关键,但是多年来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其实验教学模式陈旧,无法满足师生快速增长的需求,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困局常年难解。因此,从学科特点出发,营造具有课程特色的文化氛围,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凝练大学精神,营造优良教风和学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气象学》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实验室文化以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为背景,以在实验室工作、学习的师生员工为主体,反应实验室教、研、学、管等活动过程的行为。分析现状,农业气象学实验室文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验设备落后总量不足。近年来,教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实验设备购置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制定购买仪器设备的计划很多,但苦于资金不足,很多设备难以配备齐全,难以和教学上的扩展相匹配。实验设备利用率低,实验经费缺乏统筹分配与管理,导致一些实验项目设置流于形式化。在实验室环境建设方面,缺乏顶层设计,资金及政策的连续性较差,甚至于沿袭资金严重缺乏时期的“规定”,建设经费只能用于购买设备不能用于环境改造,导致实验室环境布局陈旧、残破,实验室的安全性、便利性、美观性、舒适性等人性化指标提升缓慢,缺少教学和科研的氛围和学科特色。
(2)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健全,依然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实验室面临教务、科研、资产、财务、人事、院系等部门的多重指导与管理,一些不合时宜的宏观性制度的清理比较缓慢,一些全校性流程的优化还需要时间沉淀与检验;在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忽视了制度的完善和更新,很多规章制度长期不变,没有根据实验室的新环境、新技术和新设备制定新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重视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缺乏有力的培训与宣传;在执行方面,很多规章制度没有被很好地运用在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中。
(3)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实验室都被认为是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使得实验室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实验室文化建设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实验教师队伍意识观念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实验老师、实验技术人员结构不太合理,甚至把实验人员定位在开门、关门、搬仪器、打扫卫生的岗位层次,很难满足对应的教学需求。
总体而言,农业气象学实验室建设一定程度上拖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后退,成为短板,急需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投入建设。
二、《农业气象学》实验室文化建设实践
实验室文化属于多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渗透与延伸。做好实验室文化建设,必须构建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实验室文化体系。
1.建设思路
《农业气象学》实验室文化建设从课程教学实践出发,构建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安全文化为保障、制度文化为支撑、精神文化为引领、创新文化为核心、特色发展为灵魂的《农业气象学》实验室文化体系。具体优化内容如下:
(1)精神风貌优化建设
实验室精神风貌在实验室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外是实验室的群体形象,对内是一面旗帜,能积极引导全体师生对理想信念的精神追求,是统领实验室文化发展走向的灵魂,是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精神支柱,是促使实验室及其成员奋发向上的动力所在,是实验室凝聚力的源泉。
(2)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优化建设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的规范,是实验室文化发展的必要保障。行为规范指实验室对成员所期望的某种行为的约定,是为成员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是成员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它和实验室规章制度不同,规范是不成文的,而且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被实验室成员所接受和执行后才能被认为存在,以一种无形的权力或影响力作用于实验室及其成员;规章制度则是成文的并以手册或备忘录的形式出现,具有强制执行性。
(3)实验室氛围优化建设
实验室氛围是实验室是否具有活力和生气的重要表现。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而独具特色的氛围一旦形成,则会强烈、持续地影响所有成员。著名数学家闵可夫斯基就被哥廷根数学派浓烈的创造气氛深深打动,他说:“一个人哪怕只是在哥廷根做一次短暂的停留,呼吸一下那里的空气,都会产生强烈的工作欲望。”
2.实现途径
(1)渲染文化气氛,潜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首先,建立农业气象学文化走廊,在实验室外走廊墙壁上悬挂有关农业气象方面的图片,如云的认知图片、不同气象灾害发生及防御知识简介等图片。一方面做好《农业气象学》课程宣传,另一方面也让更多非专业师生了解基本的天气现象以及气象灾害,无形中加强了生态文明环保的宣传。
其次,将农业气象实验室划分为实验室1室和实验2室。其中实验1室设立陈列柜和展板两部分,在陈列柜中放置更替淘汰的旧仪器,旧书籍文献,让广大师生通过参观能了解农业气象学与时俱进的科技发展过程;实验2室室内墙壁上除悬挂有关农业气象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实验室学生园地,可以是实验信息交流,分享学科前沿动态、气象预报新模式、新方法等资料;也可以是气象理论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时刻领悟理论结合实践的真谛,激励学生思考自身的专业特点,主动去探索科学前沿,鼓励创新性实验的开展。
(2)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实验室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是针对实验室目标管理而制定的,这种管理方法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是把人作为实现目标任务的工具。在《农业气象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中将结合本实验室特点,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学员实验手册、基础实验中心材料、低值品、易耗品管理办法以及基础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设备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等。使实验室的制度文化以一种有形的、正式的、强制的行为准则来约束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3)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
在实验室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优化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形成《农业气象学》实验室的精神文化。秉承我校“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的办学宗旨,围绕以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为目标体系,充分认识到“大气没有国界,气象关系全球”,关注新疆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关注中国的经济与气象,更关注全球气象和及气象科技,开阔视野,形成追求真理、严谨务实、孜孜不倦的教学科研态度,努力构建气象合作团队,着力推进农业气象学实验室文化建设。
三、结束语
通过从精神风貌、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以及实验室氛围等不同角度进行《农业气象学》实验室文化体系优化建设,一方面推进实验室教学改革,一方面加大对专业实验室的广谱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对专业实验室的认识、了解以及重视,为加强内涵建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 上一篇: 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5-03-21
- 下一篇: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现场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