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络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2021.08.25

教育教学论坛

一、研究缘起

当前,“00后”一代即将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是被称为“Z世代”和“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对于网络有着高度的适应性和依赖性。随着Web4.0时代的到来,新型网络媒介层出不穷,网络舆论环境日趋多变,饭圈文化、二次元文化等网络亚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得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必须把握当下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环境和形势,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提升网络素养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网络素养”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麦克库劳1994年首次提出,他认为网络素养由两方面组成,即知识和技能,网络媒介素养是了解网络资源的价值,并能利用检索工具在网络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并加以处理、利用以协助个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国内对“网络素养”(或“媒体素养”)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探讨,内涵侧重于大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的操作技术、信息选择、信息甄别、伦理道德、自我管理等方面的素养。然而,关于辅导员网络素养的研究仍较为稀少,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仅有3篇相关文章。

本文所探讨的辅导员网络素养,主要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通过网络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开展育人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其内涵不仅包括辅导员对网络平台的认知和运用、网络信息的研判,还包括对大学生群体网络使用情况和网络文化的了解,以及通过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的综合素养。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现状

为深入当前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状况,笔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从网络平台使用、新媒体技能、大学生网络文化认知、网络育人能力、网络素养认知和培训情况等方面,对沪上12所高等院校的218名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研。

(一)基本信息:受访者当中,女性辅导员比例为67.89%,男性比例占到32.11%41岁以上受访者占0.32%31-40岁受访者占40.83%20-30岁受访者占55.96%87.16%的受访者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

(二)网络平台使用方面:关于和学生直接联络最常用的方式,95.41%的受访者习选择微信,66.06%的受访者选择电话,5.46%的受访者选择QQ35.78%的受访者选择邮箱。关于日常发布通知公告的途径,受访者选择的前三种分别是微信群(88.53%)、QQ群(40.37%)、微信朋友圈(30.73%)。对于关注学生动态的途径,受访者选择的前三种分别是微信朋友圈(97.25%)、QQ空间(55.05%)、微博(28.9%)。62.8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在微信和QQ以外的平台关注过学生的账号。

(三)新媒体技能方面:36.24%受访者表示经营过自媒体账号(微信公众号、原创微博号、抖音原创号、知乎作者等),69.27%受访者掌握编辑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技能,34.4%掌握视频制作技能,13.76%掌握网络直播技能。

(四)大学生网络文化与网络信息研判方面:对于问卷中选取的36个近两年大学生中流行的网络用语,13.3%的受访者表示了解30个以上,30.28%的受访者了解20个至30个,31.65%的受访者表示了解10个至20个,24.77%的受访者表示只了解10个以内。对于学生发布的一句心情“阿伟死了”,64.22%的受访者理解错误。

(五)网络育人能力方面:关于工作信息之外,自己网上发布的信息对学生影响力如何,4.59%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力非常大,36.24%的受访认为影响力比较大,51.83%的受访者认为一般,6.42%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小。对于自身处理网络舆情的能力,50.92%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强,46.79%的受访者表示一般。对于自身能否做到文明上网,61.47%的受访者表示完全做到,35.78%的受访者表示基本做到。然而对于身边大学生是否做到文明上网,30.73%的受访者认为一般,62.84%的受访者认为基本做到。

(六)网络素养认知方面:对于“网络素养”的概念,66.06%的受访者表示略有了解,31.19%的受访者表示十分了解。32.57%的受访者参加过网络素养专题培训,27.06%参与的其他培训含有网络素养模块,40.37%的受访者从未参与过网络素养相关培训。98.62%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加强辅导员的网络素养培训。以上调研结果显示了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和网络育人工作方面的一些好的现象,例如高校辅导员能够较好地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对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较好,尤其是年轻的辅导员对于青年网络文化和网络新生事物的熟悉程度更高。

同时,调研结果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首先,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依托微信、QQ两大社交平台,但对于大学生聚集度高的其他社区,使用和关注相对较少,这对于网络舆情等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带来了困难。其次,辅导员普遍对自身网络素养较为自信,但对于青年网络流行文化了解还不充分,调研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辅导员对网络流行文化的了解程度呈现降低的趋势。第三,辅导员对于自身的网络影响力和育人能力较为自信,但对于大学生是否能够做到文明上网,态度并不十分乐观。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高校管理层面,应当加强对辅导员网络素养的重视和支持。一是将网络素养纳入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体系之中,作为辅导员录用、考评的一项指标,从而促进辅导员自我督促、自我提升。二是提供资源支持,尤其需要完善网络素养培训体系。近年来,各地各级的网络思政类培训固然不少,但培训内容存在理论化、碎片化、难落地的问题,普及率也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当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实操的迫切要求和辅导员技能提升的需求。在新时代网络育人的视域下,创新构建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培训体系,显得尤为紧迫。三是培养网络思政专门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网络经验丰富的年轻辅导员开展专题研究与实践,以点带面,带动辅导员队伍整体网络素养的提升。

(二)学术界层面,应当紧密结合当下网络形势,充分开展辅导员网络素养与大学生网络文化的相关学术研究。一方面,开展网络青年文化和青年网络使用情况的研究,针对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和素养方面的问题,梳理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的方向和路径;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明确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内涵、外延和要求,提出一定的职业标准,为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三)高校辅导员层面,应当克服本领恐慌,坚持问题意识和育人为本,以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新的网络技术和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每一代学生也伴随有新的成长特点,辅导员只有紧跟时代脚步,虚心向年轻人学习,主动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社区和热点,才能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同时,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加强自律,遵守网络伦理和规范,自觉担负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责任,为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发挥表率作用。此外,随着网络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类亚文化良莠不齐,辅导员坚持问题意识和育人为本,对其中的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才能从本质上提升网络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