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汽车技术跨界融合背景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2021.09.02

教育教学论坛

近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技术的广泛、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新旧动能转换要求更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任务。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汽车职业教育改革正是这一伟大变革的集中体现。组建校企融合、校校融合的跨专业、结构化教学团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学团队国际化视野,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创新教学团队。

一、创新教学团队的体制机制建设

(一)组建校企融合、校校融合的跨专业、结构化教学团队。

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根据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发展趋势,在本校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业中挑选智能控制、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的教师,共同组建跨专业联合、跨界融合、专兼结合的创新教学团队,实现教师间的专业知识交流、协同研修,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终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教学团队的机制建设。

遵循"共谋、共建、共享、共管、共赢""五共"原则[1],教学团队形成共同谋划发展、共同建设项目、共享资源成果、共组管理机构、实现互利共赢的"互融共生"校、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成立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创新教学团队管理办法》等制度,为教学团队提供必须的人事、办公场所、实训 (实验)场地、设施设备、经费等支持为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制度建设,将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之中,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出了“五让五爱”师德师风建设理念。

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提出了“五让五爱”师德师风建设理念,“五让”是指“让党放心、让社会满意、让企业认同、让学生尊敬、让同行信服”,“五爱”是指“爱党、爱国、爱校、爱生、爱岗”,以“五让五爱”理念作为创新教学团队成员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与“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领人”和四个“相统一”等要求融合,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确保贯彻立德树人教育宗旨。

(二)实施"三带头人"制度,指导专业建设。

聘请行业内知名学者为教学团队行业带头人,指导课程改革,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师资培养规划,引领专业建设发展;聘请企业能工巧匠、省市级首席技师为实践带头人,对接岗位人才需求标准,深化产教融合;以省级教学名师为教学团队校内带头人,推动信息化教学新形态,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本土化",带动青年骨干教师开展教学改革。

(三)实施“二双一炼“工程。

通过实施校企"双向认证"、对年轻教师实行理论、技能“双导师培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二双一炼"工程[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科技创新平台组织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在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教师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高计划,打造"信息化+"教学团队。

(四)实施校际联动,开展协同创新。

联合省内立项院校和国内领先院校,共同建立协作共同体。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商专业建设体制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共同研讨符合行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措施。伴随着行业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该不断改革。协作共同体内的院校,定期进行交流经验与成果,共同研讨符合行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措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定期开展教研研讨会。院校之间,同一模块任教老师,定期开展教研会议,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交流教学方法,开展资源共享,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五)推进校企一体,实现共建共享。

1.    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托行业协会及德州职教集团资源优势,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经验进行进一步推广。深化校企"五共同"育人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将课程融入生产环节、内容结合岗位实操,破解"课程在企业实施效果不佳、企业人员难以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企业育人主体作用难以发挥"等难题,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新途径。

2.    健全体制机制,彰显校企协同育人能力,健全治理结构和决策运行机制,探索新型的、深层次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提高教育教学与培训质量;协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开展各种类型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社会培训与农民工培训,提升专业群发展内涵,彰显校企协同育人能力。

(六)开展五项专项培训,提升五项能力。

1.    依托云课堂智慧职教,实现从教师预案式到学生自选式的教法改革,传统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预案式教学方式存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足、个性化不够等问题。依托云课堂智慧职教,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多样化的功能模块,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测试,老师将学生在学习平台的自学过程和在线自测数据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依据,实现从教师预案式到学生自选式的教法改革,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模块化教学实施能力。

2.    以建设任务为载体,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从岗位的需求出发, 将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划分成多个能力模块,重新构建“三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教师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的教学,承担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师间形成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目标一致的有机统一体[3]

3.持续推进质量诊断与改进,提升教学评价能力,聘请职教集团、合作企业、行业专家组成教学质量诊改小组,指导教学团队成员完成审核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定位、培养规格,提出教学建议;制定优师优课优筹优先激励机制,促进专业群教师团队良性发展;紧扣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诊断,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学生常态化调研,实施培养质量诊断,完善专业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而提升团队成员教学评价能力。

(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学团队国际化视野。

1.    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深化与国际机构、国际知名行业企业合作,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尤其是建立中国与韩国、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对话机制,组织或参加有关韩国、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精英参与的职教会议,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合作开发优质课程、积极助力区域内外向型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提供人力智力支持。

2.    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以合作办学项目为引领,把国际认证标准和国际工业企业界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及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积极探索并逐步实现与有关国家重点专业核心课程互通互认,积极参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发挥国际技能培训基地功能,总结"国际资源输出,国际师资服务,技能双向积累"的国际交流模式,承接"走出去"企业国外员工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群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能力。

3.    输出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国际影响力,提高汉语教师教学水平,开展短期语言进修培训;与区域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结合,在海外成立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面向东南亚国家输出汽车技术服务专业培养与培育标准,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开展海外就业订单培养,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汽车服务国际人才培养"山东德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