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以Unit 2 Developing ideas 为例

2024.05.11

单元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单位,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在单元的主题语境下进行(教育部2020)。教师应设计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学生进行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教育部 2020)。

读写结合教学可促进读写协同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读的输入和写的输出不能相互促进,协调同步发展。比如,单元读写教学缺失主题意义的统领,读写活动分离,未进行紧密的关联、整合;阅读教学只针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不关注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意义,缺乏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导致写作时只注重词汇的堆砌,思路混乱,意义空洞;语篇的研读深度不够,忽视了对文体特征、行文逻辑、语言特点的分析和解读,为写作搭建的“支架”不足;读写活动设计缺少真实情境创设,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未建立读写活动统一持续的评价体系,写作评价只是单一地从语言角度进行,忽略了对主题意义、思维发展和行文逻辑等方面的多元评价。针对以上问题,从单元整体视角探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内涵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须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结合学生主体需求,搭建主题统领下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王蔷、周密、蔡铭珂 2021)。单元整体教学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统一关联的学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把零散的多模态语篇有机联系起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探究单元育人价值,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读写结合教学是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教师通过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语境,巧妙建立主题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其参与学习和体验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教育部 2020)。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有利抓手。阅读为写作积累语言,搭建主题内容,构建行文逻辑,舒缓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其写作热情;写作为阅读找准方向,促进阅读的实效性,实现迁移,延续意义。读写互促互融,助力学生的理解和表达。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读写结合教学基于主题意义,梳理整合单元多模态语篇,建立读写内容关联,确定读写结合教学目标;依据学情设计读写进阶学习活动,评价读写全过程,实现读写协同发展。高效的阅读输入通过学习、理解语篇,获取支持主题意义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搭建充足的语言、结构、内容“支架”,内化单元主题,实现高效的写作输出,达到输入与输出的有机平衡。学生基于对单元语篇的主题意义探究,综合运用所学在真实情境中表达观点或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思维发展,建构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推动知行合一,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王蔷 2022)。

二、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下面,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2 Developing ideas 为例,详细阐述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单元整合,确定读写关联目标

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中“做人与做事”主题群,涉及子主题“优秀品行与社会责任感”。通过讲述几位优秀人物的突出事迹和他们从事的公益事业,丰富学生对优秀品行的认知,使其感悟中外普通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和善行的力量,形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态度。

教师应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多个文体不同、侧重不同的语篇,围绕单元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体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教育部 2022)。通过梳理整合本单元核心内容,结合Reflection 部分进行反推,确定单元主题为“学习优秀品行,树立服务意识,践行善举”。将主题意义分解为“学习善举,感悟善行,践行善举”三个部分,即学习中外行善之人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感悟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思考我应怎样做?单元整体读写内容关联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单元整体读写内容关联结构图

第一部分是学习并了解人物的善举。Starting out 中的视频介绍中华慈善日和国外Pay it Forward Day,引导学生认识中外文化都积极倡导助人为乐和公益活动。看图阅读名言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普通人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形成对优秀品行的认同;Understanding ideas 板块的语篇介绍加拿大男孩里安(Ryan)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基金会,鼓励更多的人捐款,帮助非洲儿童解决饮用水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个人成长的社会意义;Using language 介绍了世界儿童基金会的创建,旨在使学生明白慈善事业的意义。第二部分感悟评价人物的优秀品质。Using language 通过阅读他人对里安事迹的讨论,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其学会评价个人品质,并渗透过去分词作定语的目标语法;Developing ideas 板块的语篇介绍了尼古拉斯·温顿(Nicholas Winton)的生平事迹和慷慨解救儿童的善行,引导学生联想中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对社会的贡献并评价他们的优秀品质;Writing 部分的写作任务是依据屠呦呦(Tu Youyou)的生平简历,撰写人物传记。第三部分是反思提升,践行善举。Listening 中的电话问询告知申请志愿者的相关事宜;Presenting ideas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推荐年度人物;Project 板块是创建一个志愿组织,分享志愿经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帮助有需要之人,为社会服务。

基于单元主题和读写内容关联图,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体验,制订单元整体读写结合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

1.感知单元话题,梳理整合读写内容,形成结构化体系,学习并了解人物善行;

2.概括语篇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描述里安和尼古拉斯·温顿的优秀事迹,分析并评价他们的高尚品格,培养批判性思维;

3.联想中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屠呦呦,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人物传记的写作;

4.结合生活体验,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活动进阶,搭建以读促写“支架”

设计学习活动必须考虑学情。学生处于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初步具备在阅读中快速获取、梳理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用英语简单地表达观点。本单元话题“助人为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虽然他们已具有一定的与话题相关的知识储备,但是在完成人物简介这一单元写作任务时,语言不够丰富,对屠呦呦生平事迹的事实信息了解不多,评价人物品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用充足的证据支持自己观点的意识不强,表达碎片化。因此,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充分挖掘阅读语篇中人物的高尚品行,给予学生一些人生成长的启迪,使其加深对主题意义的认识,在创造写作中表达对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的敬仰,形成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生态度。

1.激活单元话题,明确写作任务

教师让学生先明确这堂课的产出结果是什么,也就是写作任务是什么,然后根据写作任务有目的地阅读,以获取完成写作成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支撑(张献臣 2021)。教师展示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典礼的图片,提出以下问题:“What achievements has Tu Youyou made to the World? 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Tu Youyou have?And why?”学生虽然不会用英语表达医学术语“青蒿素”,但是能轻松回答:“Sh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edicine and saved many people’s lives.”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使用devoted、intelligent、kind 等形容词评价屠呦呦的高尚品格。之后,教师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呈现单元写作任务:

你校英文报人物专栏正在征集稿件,请你写一篇人物传记投稿,要点如下:

(1)介绍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生平事迹;

(2)你的评价。

2.回应单元语篇,铺垫写作内容

学生在本单元Starting out 部分已经了解了中国退休老人白方礼(Bai Fangli)骑着三轮车挣钱资助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事迹。Understanding ideas板块语篇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 介绍了加拿大男孩里安成立基金会号召更多的人捐款帮助非洲儿童打井解决饮用水的感人故事。教师再次回应两个文本,呈现里安和白方礼的简介,并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Bai Fangli and Ryan?Why?”学生在简介中很快找到答案:“Bai Fangli is helpful and generous and Ryan is determined and sympathetic.”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找到事实证据,帮助其认识事实信息重要的支撑作用,明晰观点和事实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见下页表1)。

表1

3.探究文体结构,厘清写作主线

Developing ideas 板块的语篇 The Power of Good —“The British Schibdler”:the life of Nicholas Winton 是一篇人物传记。在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文章讲述尼古拉斯·温顿的生平事迹后,教师提问:“How does the author develop the biography?”学生根据每段都出现了一些年代时间回答:“按照时间顺序。”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按照时间线画出事件串联图,理解并学习尼古拉斯·温顿在危险环境中坚持善行、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之后,教师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电视采访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扮演interviewer(host)和interviewee(尼古拉斯·温顿),再次感悟尼古拉斯·温顿的突出事迹和优秀品行。因为时间线清晰地呈现了重大事件,所以学生很容易完成采访任务。对文体结构的探究帮助学生把零碎的信息结构可视化,为其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厘清了主线。

4.赏析语言特点,提升写作思维

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意义。赏析语言的表达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主题,在写作中运用丰富、有效的语言描述及表达情感态度。作者对尼古拉斯·温顿的生平事迹并不只是事件的罗列,还运用了一些生动、感人的场景描写,如“At one point,the host asked people in the audience to stand up if Nicholas Winton had saved their lives. A shocked Winton watched as the majority of people rose to their feet.”等。教师让学生赏析这些描写,引导其关注语言的功能意义。师生对话如下:

T:Why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one scene of the television programme?

S1:To prove that Nicholas Winton did save many people and the programme brought his actions to public attention.

S2:To show that Nicholas Winton’s good deed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public.

T:Why does the author use the phrase “rose to their feet” instead of “stood up”?

S3:Because the author wants to emphasize people’s gratitude to Nicholas Winton for his bravery and selflessness.

T: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ression “a shocked Winton”?

S4:Although it was normal for Nicholas Winton to help people in trouble and it was not worth mentioning,he was shocked when the majority of people on the spot were the children he had saved 50 years ago.

T: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cene?

S5:I feel moved and inspired by Nicholas Winton’s deeds,and I can really feel the power of good.

T:Which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Nicholas Winton’s personal qualities?

S6:He is brave,generous and modest. Because he managed to rescue 669 children from Nazis and found them homes in Britain. He also used donated money to pay the 50 pounds per child. But he didn’t mention the action and he thought it’s normal to help those in trouble.

通过探究和赏析阅读语篇的语言特点,学生能够深入语篇,与文本和作者互动,准确把握标题内涵,深刻感悟尼古拉斯·温顿的事迹并作出评价。学生与自己互动,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了写作必需的批判性思维,升华了主题意义,树立了助人为乐的意识。

5.依托建构支架,迁移人物创作

通过深度研读阅读语篇,学生对主题意义、文本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感悟,拓展了写作思维,搭建了写作“支架”。之后,教师回应课堂最初的写作任务,基于真实情境,要求学生基于Tu Youyou’s CV 创作屠呦呦的人物传记,为学校英文报人物专栏投稿,实现迁移创新。

(三)评价贯通,促进读写协同发展

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促进其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部 2020)。基于单元整体开展读写结合活动的评价目标要对接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对应学习活动的不同层级,评价标准反馈学生的知识理解、表达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合作展示、角色扮演等评价方式进行师评、生评。下面,从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两个维度制订读写结合持续性评价表(见表2)。

表2

(四)反思与总结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学习活动,促进读写协同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单元结构化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厘清阅读和写作的主线和逻辑,探究主题意义;对阅读语篇主题、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的深度研读促使学生在写作中批判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真实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提升自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评价策略,帮助其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