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4.05.23

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阐述,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通常认为,思维品质是内隐的,是学生思维的内核,它往往体现在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主动分析、推理、概括、评价,从而培养其多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不是依靠教师的机械说教、“灌输”所能奏效的,而是要教师应用相应的策略,如设置问题、任务,或应用可视化的学习工具等,奠定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来说,基于思维品质的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力,并发展他们的英语阅读素养。

一、创设阅读情境,打造英语思维场域

研究表明,影响学生思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思维的心理场(李杰 2012)。因此,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在一定的氛围中才能实现,这样的氛围称为场域。思维场域不仅是外在的物质场域,还包括内在的心理场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场域,让学生的思维、想象自由驰骋,更重要的是要创设符合其认知规律的阅读情境,从而打造出符合阅读需要的思维场域。那么,如何创设英语思维场域呢?教师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建构多元化、立体性、全方位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认知从低阶走向高阶。情境通常具有真、情、美、思的特质及弥散性,它能影响情境中的人的思维、行动。基于思维的情境场域具有“思之吸引”“思之召唤”的特性、特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思”。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 故事板块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画出了相似的图片,应答学生解读故事的地点、内容、人物对话等。通过展示图片、互动交流,教师创设了积极的阅读情境,启发学生思考:“Can Tim draw the boat well? How do you know?Show me the key sentences. Does‘Is this a boat?’means Tim can draw well or can’t draw well? Can you imagine what Mike will say to Tim?What do you think of Tim?”通过启发、引导,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语篇,而且能激发他们的英语思维。图片、问题等的交互能有效地建构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的学习场,从而发掘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潜质,引发他们的英语思维“头脑风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是用声音、图画、色彩、形象等来思维的。”学生根据图片,借助问题,对语篇展开深度解读,并能形成独特、独创性的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场域不仅是学生英语思维的载体、媒介,而且是他们英语思维的动力,更是建构其英语思维模型的重要支撑。

实践表明,创设学生的英语思维场域,能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阅读并展开英语思维。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思维场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运思”的场域,能负载一些真情实意,从而激发其英语学习期待,催生其英语学习动机。概括而言,情境思维场域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参与激情,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参与兴趣,从而使其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满足感。

二、优化阅读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参与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忽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导致他们的英语学习不够深入。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而且要让他们掌握英语思维方式,从而培育其语感,深化其语用能力。英语教学应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应指向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不仅要创设思维场域,还要采用一定的阅读策略优化其阅读体验,以不断地丰富、优化其思维。比如,通过对英语语篇标题的解读,可以培育学生的预测性思维;通过深入发掘语篇的内涵,可以培育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通过厘清文本的脉络,引导学生概括、提炼文本主题,可以培育他们的归纳性思维;通过课堂的启发性提问、追问等,可以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通过对语篇空白的追问、补白,可以培育学生的推理性思维;通过不同的情境比较,可以培育学生的英语比较性思维等。教师要优化学生的阅读方法,采用一定的策略助推其展开多种形式、多种形态的阅读体验,从而促进其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参与。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8 Our dreams 故事板块教学为例,文本主要呈现了Miss Li 与学生一起畅想未来梦想的场景。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制作梦想故事书”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推理、研判思维的展开。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匹配活动,即让他们将文字页面的核心词与图片搭配,如将文字页面的核心词dancing 与“Su Hai跳舞”图片匹配,将文字页面的核心词music 与“Yang Ling 弹钢琴”图片匹配,将文字页面的核心词the World cup 与“Liu Tao 踢足球”图片匹配等。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学生需要对图片信息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借助关键词、核心词等进行语言分析,还需要比较语言信息与图片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建立起语言与情境之间的关联。除此之外,教师还呈现了一些句子,引导学生将图片与句子相匹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比较、推理、判断。该活动不仅培育了学生对文本的信息解码、加工、处理等能力,而且培育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反思能力,奠定了思维品质发展的基础。

研究表明,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发展,比让其掌握英语学科知识、技能等更重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相关的思维训练,让其在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展开相应的思维活动;要赋予学生英语学习活动的自主性、自能性时空与权利,致力于发展其英语高阶思维,引导其展开高质量的英语思维活动,使其英语学习过程成为提升英语思维品质的过程。

三、巧用阅读策略,打破学生英语思维定式

英语思维不应是固化、单一的,而应是灵动、多元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如可以设计具有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研讨,或设计留白式的话题引导他们补白等,使其打破常规思路,展开求异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多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从实践角度来看,要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对听到、看到、读到的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判断、剖析、推理(邱谊萌 2006)。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8 Dolls 的故事板块后,教师借助英语绘本Pig metamorphosis 设计了一个补充性的话题:“Do you like this pig now?Why?(现在的小猪拥有了大象长长的鼻子、长颈鹿长长的脖子、狮子长长的头发,那你们还喜欢这样的小猪吗?)”这样的话题能让学生结合绘本内容展开积极思维,并形成独特的见解,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喜欢这头猪,因为现在这头猪很帅气、很酷;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喜欢这头猪,因为现在这头猪已经不是猪本来的样子了;还有的学生说,自己不喜欢这头猪,因为现在猪妈妈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了,等等。正是在多样化的表达中,催生了学生的思辨:学生从“喜欢”与“不喜欢”入手表达观点,并给出了相应的理由。这样的英语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争论、争辩,不仅有助于其英语思维可视化,而且有助于其开阔英语学习视野,从而让其英语认知从单一走向丰富、从肤浅走向深刻、从低阶走向高阶。可见,创设开放、自由的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基于英语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等进行阅读,形成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并在此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求异、求新、求变,从而展开个性化地创新、表达,进而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优化学生的英语阅读,关键是要让他们的英语思维具有批判性。只有让学生的阅读具有批判性,他们的英语学习才不会满足于现状。教师要创设多维思维空间,大胆拓展、延伸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而使其结合文本及个体的知识储备、认知经验各抒己见。由此,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才能具有批判性、创新性。

四、设计阅读评价,蓄积学生英语思维动能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同步蓄积思维动能(张泰刚 2016)。思维动能是一个比喻,意指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一般来说,学生的思维动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资源、素材等产生的动能,即外在性动能;另一方面,是英语内容本身的趣味产生的动能,即内在性动能。教师应尽可能通过优化阅读评价的方法,从评价的内容、方式、标准等方面发力,蓄积学生的英语学习动能。

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评价要秉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进行全面性、全程性、全人性、全息性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既要关照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又要关照具体学情;既要采用基础性、标准性、统一性的评价,又要采用发展性、非标准性、差异性的异步分层评价、个体内差评价;既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又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准则。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的故事板块时,教师聚焦单元内容主题“中华传统节日”展开,将评价融入学生英语阅读的各个环节。首先,教师从when、activities、special food、for whom 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其次,通过Think and say、Watch and discuss、Compare and find 等环节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再次,教师提问:“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Why?”引导学生梳理、整理中国传统节日,从而认识、了解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做法等。最后,教师设置开放式问题:“Without festivals,what will happen?”等,引导学生比较中外传统节日,并积极评价其英语认知、情意等,从而厚植其爱国之情。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评价是提质增效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学生来说,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是为了蓄积思维、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评价是为了诊断,从而动态把握学情,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设计阅读评价能有效地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优化他们的思维样态,提升其思维品质。教师要扩大英语阅读教学的评价主体,丰富英语阅读教学的评价内容、形式等,从而让评价真正发挥导向、诊断、调节的功能。

总而言之,英语阅读是学生的英语语言与英语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基于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教学,要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自我认知、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打造英语阅读的思维场域,渗透英语阅读的思维方法,使其突破英语阅读的思维定式,蓄积英语阅读动能;要摒弃传统英语教学死记硬背、机械“灌输”、机械重复的固化模式,帮助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采用有意义的阅读方法、策略,有效评价他们的英语阅读。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汲取英语知识、自能地习得英语表达技能,从而唤醒他们心灵的内部力量,激发他们的英语阅读学习潜能,助推他们理解、表达、应用英语语言,进而促使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