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构建校本阅读课程,培育小学生英语阅读品格

2024.05.24

推动全民阅读一直是很多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提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加强培养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加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阅读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7)。因此,近年来阅读教学愈发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也成为焦点问题。但是,由于阅读材料和教师教学理念的局限、评价方式的导向,目前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侧重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阅读品格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足够丰富的阅读体验,英语阅读呈现被动状态,随着升入高年级,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呈逐渐下降趋势。这种情形尤其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翻阅文献发现,自2016 年起关于“小学生英语阅读品格”的理论和实践专题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文献的研究内容看,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精心选材或科学设计阅读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品格的形成,且在选材、活动形式方面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框架,给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并未提及如何基于学校、学情构建系统的阅读课程。

在此背景下,所在学校提出构建系统的小学英语校本阅读课程,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与阅读品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厘清核心概念,着手校本阅读课程建设

(一)何谓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情自主开发的课程,它可以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更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使课程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符合新课标培养人的要求。

基于校情、学情,所在学校小学英语科组于2017 年开始积极地逐步开展各年级的校本阅读课程,如一、二年级自然拼读故事课,三、四年级绘本阅读课,五、六年级拓展阅读课,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提供了优质的“营养”来源。期间,小学英语科组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辅助材料的编写工作,用作校本课程资源之一。教师在参与编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何谓阅读品格

阅读品格由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两个要素构成。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品格,不仅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而且要保证阅读行为的持续性,还要具有积极的阅读态度、浓厚的阅读兴趣,并以正向的自我评估支撑高频率的阅读行为(王蔷、齐相林2021)。然而,在2020 年区调研测试中发现,越往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越严重,尤其体现在阅读方面。为此,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英语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发现仅有44.05%的学生喜欢英语课外阅读,仍有超过50%的学生不喜欢英语阅读,他们不爱读、不愿读、不会读。调查数据还显示:23.68%的学生认为教师并未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44.6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是否组织了课外阅读。在教师访谈中,中高年级教师反馈课时紧,难度大,学生兴趣不浓厚,迫于考试压力,他们更倾向在课堂上完成活动手册上或拓展阅读后的练习题,并未落实真正意义上的校本阅读课程。

虽然科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但是并未以正确的方式供给,何谈“吸收”?调研结果、调查数据和教师访谈无一不凸显所在学校在实施校本阅读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小学生的阅读品格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无法支撑其在中高年级段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因此,培育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品格尤为重要。

二、制订课程目标,明确校本阅读课程方向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也是课程实施的“风向标”。只有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教师才不至于不知从何入手。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之一是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要求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因此,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关键,而阅读素养更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素养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它不仅包含阅读能力各要素,如由解码能力、阅读理解、阅读体验组成的阅读品格。针对小学各年段学生的特点,为促进其阅读素养可持续发展,在保证其形成阅读能力的同时,关注其阅读品格的塑造尤为重要。因此,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以王蔷编制的“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为依托,确立“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校本阅读课程目标”:提升阅读能力,培育阅读品格,发展英语阅读素养。只有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同步发展,才能实现将学生培养成终身阅读者的最终目标,也才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王蔷、敖娜仁图雅、罗少茜,等 2017)。

三、梳理课程资源,构建校本阅读课程体系

无论是从新课标还是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看,现行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的阅读资源都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鼓励学校适当选用或开发教材之外的优秀教学资源,以补充教材的教学内容(教育部 2022)。为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应充分开发多样的阅读课程资源,且科学、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障。于是,所在学校利用5 年时间,对选用的阅读教学资源开展了试用调研工作,并根据学情不断地调整、优化和完善。经过三轮的课程资源梳理和筛选,逐渐构建了校本阅读课程体系。

第一轮:2020 年,针对一至三年级初步构建自然拼读特色课程体系,如添加《海伦英语自然拼读》、Go! Sight words,意在让学生系统学习自然拼读法,掌握自然拼读技能,为其阅读扫清生词障碍,缓解其在阅读中的畏难情绪。

第二轮: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仅有自然拼读课程远远不够。自然拼读是为学生自由阅读作铺垫的,但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学生所习得的自然拼读技能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因此,在2021—2022 年,选用合适的自然拼读读物编入校本辅助材料《小智小雅爱英语》,完善第二轮校本课程的构建。一至三年级每一册校本辅助材料各选用了6 本自然拼读读物,为巩固学生自然拼读技能、提高其阅读能力提供了有益的资源。

第三轮:要达到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的量化要求,依靠校本辅助材料还不够。因此,继续完善阅读课程体系,进行第三轮的课程构建,即自然拼读与分级阅读的有机整合,并保证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同时进行。例如,在校本辅助材料的基础上,增加《拓展阅读》和《北极星分级读物》。《拓展阅读》是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拓展两篇阅读文本,并配有综合练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北极星分级读物》是根据课标主题编写的一套较完整、系统,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分级读物,主要是用于精读课和课外阅读。自此,课程资源已比较丰富,为开展校本阅读课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通过三轮的校本阅读课程构建,课程资源已趋于完整和成熟,不仅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还能保证其阅读的频率,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样的阅读材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保持他们的阅读动力。完整、系统的校本阅读课程体系为培育学生的阅读品格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机制。

四、组织课程实施,落实校本阅读课程内容

(一)课程模式合理及课时安排得当,保障课程实施

为有效实施校本阅读课程,保障学生的阅读频率和阅读量,促进其充分体验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态度,所在学校采用“课堂教学+持续默读+课外阅读”的方式开展和实施校本阅读课程。

1. 课堂教学(每周至少一堂课),即精读课教学,目的是让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助力其日后的自主阅读。阅读能力是阅读品格的基础。

课堂是实施英语阅读课程的主要场所。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校本阅读课程内容是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中介,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价值,通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促进其阅读品格发展,为其阅读能力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持续默读(每周至少3 次):可在课前、早读、午练、课后服务、拓展课等时间进行,每次3—15 分钟,教师同期默读。让学生每天在固定时间安静阅读,这对其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 2016)在《朗读手册》中这样说道:“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好好享受阅读的快乐吧!不必受提问、作评估或写报告的干扰,纯粹为了快乐而阅读。”这就是持续默读。它是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持续默读不仅使学生读得更多,还使其形成更积极的阅读态度。因此,在校本阅读课程中推广这一活动并长期坚持非常有必要。当学生在学校养成持续默读的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必定能积极影响其在家的阅读频率和阅读行为。

3.课外阅读(每周至少1 次):特指回家后的阅读任务,意在提高阅读频率、拓展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教师采用“任务单+阅读记录表+成果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力求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二)成立教师发展小组,深入开展校本阅读课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贯穿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各个阶段。只有教师熟知英语阅读的概念和不同的分级阅读教学方法,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并在实践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完善,才能确保阅读教学的最终效果。

所在学校成立教师发展小组,包含校名师微团队成员与3 个阅读课题组成员,形成学习共同体开展阅读教学研讨。教师发展小组通过理论学习、教学示范、模拟练习、结构性反馈、实际课堂应用指导(即请专家)等研修方式,先掌握阅读教学方法,再带动科组其他教师。阅读教学研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成立教师发展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非常有必要。唯有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和方法,得到良好的阅读体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秀的阅读品格,收获终身阅读的能力。

(三)评价反馈,提升学生阅读自信心

新课标提到教学评价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还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育部 2022)。因此,所在学校开发了以任务单为引领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单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实时的课堂评价。另外,还尝试与所在学校“智雅闯关”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专门设置了“阅读小达人”项目,分自主阅读、完成任务、读书汇报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低段闯关项目结合自然拼读开展了拼字母组合、看字母读音等项目。总之,力求评价方式、评价渠道、评价层次多样化,以鼓励学生主动、积极阅读为目的。为提升学生阅读的自信心,所在学校每学期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课程资源举行学科类活动。课程与活动融合,不仅能通过展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对促进其阅读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总结经验不足,完善校本阅读课程建设

通过构建校本阅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条件;通过教师研究课堂,采用了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带领他们走进英语阅读的世界,体验与享受阅读,为培育其英语阅读品格提供了巨大帮助。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虽然已经开始关注阅读课堂教学、阅读相关的课后活动、阅读的评价反馈,但是在大力推行课外阅读,即在家完成的自主阅读等方面,仍做得不到位,导致学生的阅读频率和阅读量远远不够,两极分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少数喜爱阅读的学生能够自觉找书读,部分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进行自主阅读。后期在校本课程实施中,除了课堂教学外,仍需延伸到课外阅读的指导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如根据学情挑选难度适中的读物,并给予一定的任务支架,帮助他们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多为学生提供展现的平台,让他们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喜欢上英语阅读;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采用比较成熟的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阅读水平测试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电子绘本,供其阅读,同时解决家长在指导孩子英语阅读时无从下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