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以Unit 1 Behind the scenes为例

2024.12.02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与思维培养似乎关联不大(夏谷鸣 2017:9)。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倾向通过机械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学生倾向通过死记硬背记忆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训练其思维品质的机会十分匮乏。一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习中发展而来的,没有意识到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即语言是思维的起点,人类之所以拥有复杂的思维,是因为有一套成熟的语言系统,没有语言,便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母语或者母语之外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及心智会随之发展。因此,英语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且英语语言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决定其能够培养学生特定、独有的思维品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将思维品质纳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明确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使其各种思维能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上有独有的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对思维品质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通过英语学科教育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视,同时启示教师关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Reading板块是高中英语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并配合教材所提供的练习活动及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以《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译林版)必修2 Unit 1 Reading板块的Behind the scenes为阅读材料,从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思维训练,培养其思维品质。

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阅读板块是高中英语教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板块,因为在学习阅读板块时,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类型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学习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提升各种阅读技能,并运用学习策略。可以说,阅读板块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一)教学内容

Behind the scenes是一篇演讲稿,它从一位电影评论家的视角讲述了电影制作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意识到一部电影诞生背后的工程之大、过程之艰,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激励其做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本篇演讲稿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并暗含许多写作技巧——开篇以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你首先会注意到一部电影的哪个方面?”为引子,引发其思考,激发其阅读兴趣,并引出文章主题;第二至四段分别介绍了电影的三要素,即声效、视觉特效、道具,并以著名电影为例论证观点,使观点生动、有力;结尾段运用暗喻的修辞,将所能看到的、在电影屏幕上呈现的部分比作冰山一角,使学生对抽象的描述有具体的认知,并升华主题,使其有所感悟,进行情感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调用多种感官导入话题,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1)调用多种感官导入话题。

教师在上课之初,在幻灯片上展示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4张电影海报,并播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中一张海报所对应的电影)的片段。观看完毕,教师请学生用英语说出这4部电影分别对应的电影类型,并在幻灯片上展示更多类型的电影海报图片同时配以声效,带领学生积累更多关于电影类型的英语表达,如horror、musical、comedy等。

【设计说明】在导入环节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教材某部分的相关电影片段,以吸引其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学习电影类型的英语表达,帮助其牢固记忆电影类词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在学生学习完电影类型的相关表达后,教师让其仔细观察这4张电影海报,并向学生提出问题:“Can you find some common features of these film posters?”

【设计说明】观察是获取信息的一种知觉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行为(夏谷鸣 2017:10),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能力。学生通过对细节的观察,能够培养逻辑性思维。教师通过设置该问题:请学生观察4张电影海报并找出其共同点,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4张电影海报涉及中、美、法三个不同国家,学生可以通过电影海报的设计观察不同国家文化的异同,符合《课程标准》中思维品质方面“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的要求。

2.读前:预测内容,助力文本理解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标题、图片预测文章内容。

T:Please look at the title and pictures showed in the passage and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Then,try to have a gues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is passage.

①Look at the dinosaur in the left picture.Which film can you think of and what may this paragraph talk about?

②Here,in the right picture is an iceberg.So how can iceberg relate to film-making?

(2)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判断正误的读前练习(见下表)预测文章内容。

Before After Sound effects are often added after a scene has been shot.A green screen is needed if we want to use the technology of CGI.Great efforts must sometimes be made to research,find and build objects in order to make a film look real.

T:Here are three sentences related to the passage.Now predict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 and tick the statements that you think are true in the“before reading column”.

【设计说明】预测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阅读技能。预测无论正确与否,都能够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读前环节应注重对学生预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文章的标题、插图往往包含文章的重要信息,因此它们是帮助学生有效预测的重要材料;另一方面,教师从文章的三个主段落中选取或改写三句话,让学生在读前环节预测正、误,有利于其带有目的、饶有兴趣地开始阅读,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作好心理准备。

3.读中:分析语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分析语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①教师首先让学生迅速浏览全文,画出每段的主题句,并完成A1部分对语篇整体理解(即主旨大意)的练习。在学生完成该部分练习后,教师带领其梳理语篇结构,并教授略读技巧。

②在学生对该语篇形成整体理解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教师让学生阅读第一段并回答问题:“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first paragraph?”以探究第一段的写作意图;让学生阅读第二、三、四段,边读边完成A2部分对语篇细节理解的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主题句与信息支撑句的关系;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段并引导其感悟总结段对全文的升华及作者的真实演讲意图。语篇分析进行至此,学生对其整体框架、细节信息都有了较好的理解。此时,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梳理并整合语篇信息,以信息结构图(见下图)的形式将文章内容呈现出来,帮助其在大脑中对该语篇形成更有逻辑、清晰的认知,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

文章信息结构图

【设计说明】该部分主要通过分析语篇(整体结构及细节信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夏谷鸣 2017:11)。一方面,教师借助A1部分的练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A2部分的表格逐段分析语篇的细节信息。在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分析语篇结构的条理性、主题句与信息支撑句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同时,以图表形式呈现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主题句与信息支撑句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更有逻辑地思考问题。此外,在分析语篇中穿插让学生概括文章主旨大意、判断作者写作意图的活动,对其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同样起促进作用。

(2)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理解文本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围绕CGI技术与学生展开讨论,为其科普CGI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其思考问题:“We all know that CGI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ilm-making,right?So do you support the use of CGI in film?Why or why not?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and list your reasons in an organized way.”

【设计说明】批判性思维不仅指批判与质疑,还包括积极思考、深度理解、分析判断、明辨是非、推理论证等(陈则航、王蔷,等 2019:96)。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对文章表层信息的学习后,应进一步引导其深度理解文章,促使其评价文章内容、作者观点等,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因此,在该阶段,教师选取A3部分的问题“你是否支持在电影中使用CGI技术”,引发学生思考CGI技术的利弊,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态度,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并使其在与同桌的讨论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4.读后:通过复述、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通过复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3组,各组介绍一个刚才在课文中所学的电影制作的要素,要求以第一人称口吻准确地将文本中的信息口头复述出来,并与组内成员交流,改进自己的表达。

(2)通过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①教师创设情境并给予提示,让学生对电影制作的相关词汇进行联想。

T:Imagine now you are a famous producer.A reporter is interviewing you about how to make a successful film.Can you list some film-related words as much as possible?You can talk with your partner and list according to these four steps:preparation,shooting,post-production and release.

教师以流程图的形式将学生想到的词填到相应位置,补充更多与电影制作相关的词汇,并让其由这些词汇联想相应的电影职业。

②教师教授给学生有效记忆词汇的技巧:按主题,通过联想记忆相关词汇。

【设计说明】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种能力。英语学习者可以借助语言的创造性,使用新颖的表达方式,表达新的概念,从而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程晓堂 2015)。首先,复述是读后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但与以往复述活动不同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复述提出了新的要求:转换人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声效、视觉特效、道具,利用语言的创造性特征,使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复述文本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其次,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也是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陈则航、王蔷,等 2019:95)。在读后的第二个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假设你现在是一名知名制片人,一名记者正在采访你。让学生由文本中所学的电影制作三要素联想到其他要素,并从电影制作的要素联想到相关的电影工作。该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其体会同一主题下词汇之间的密切联系,达到使其由一个单词联想到一组单词的目的,并间接培养其创新性思维。

三、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以英语本质为基础,以发挥其独特育人价值为目的,与课程教学相联系而形成的。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以上主要以阅读教学为出发点,探讨了如何在读前、读中、读后环节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从中获得灵感,并探索更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鼓励其多思考、多质疑,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主动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