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基于案例的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话语分析

2025.01.13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有意识地加大对“学生的学”的关注,重新定位传统课堂中的师生角色。互动式课堂是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搭建课堂的目标和方向,互动成了英语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互动主要依靠话语实现。但是,一些英语课堂上出现了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意义的现象。部分教师对课堂互动理解片面,对互动式课堂话语认知不足。下面结合案例,对互动式课堂话语进行分析。

一、互动式课堂话语的研究意义

话语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实际交际行为(Johnstone 2008)。课堂话语(classroom discourse)是课堂上产生的话语,包括学生话语和教师话语(程晓堂2009)。互动式课堂话语体现的是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实际交际时所运用的语言。互动式课堂话语能够反映出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交流而达成的知识、经验、思想与情感的共享。

之所以对互动式课堂话语的研究颇感兴趣,是因为交际既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又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更是学习的目的。互动是交际的核心(Brown 1994)。课堂互动作为学生在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对知识流动、经验分享、思想共振及情感同频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互动式课堂对学生参与教学有促进作用;(2)互动式课堂在“建构意义”(Ellis 2003)的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互动式课堂是信息交互的主阵地,有利于填补“信息沟”。但是,以上提及的几点,若在不研究互动式课堂话语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使课堂互动的优势转为劣势。课堂话语互动性优劣往往体现在教师对互动性课堂话语的理解和应用上。

二、互动式课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关注语言搭建,忽视意义建构

教师对课堂话语互动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话语有来有往、课堂有问有答就是互动式课堂。例如,在课堂中大量使用展示性问题,试图吸引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关注。然而,展示性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所涉及的语言内容和形式是固定的,因此,学生无须进行意义建构,难以发展其语言能力。

(二)关注互动形式,忽视互动本质

互动的本质是交际。教师习惯于“程式化互动”,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课堂问候。其实,课堂问候本就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真实交际需要。但是,大部分教师将其视作“鸡肋”,导致其失去了交际性。因为问候与课程本身无关,所以没有教师期待听到不同、个性化、真实的答案。

(三)关注目标达成度,忽视互动真实性

如果互动建立在非真实的情境中,课堂话语的语言真实性就很难确立,交际的可信度也会大打折扣。教师为达成设定的教学目标,在限定的教学时长约束下,如果不能很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课堂话语,就容易降低目标达成度。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关注其与所设定目标的匹配度,而非所创设情境能否通过真实互动产出目标语言。

(四)关注教师话轮的延续,忽视学生内容的反馈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知道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学,也知道教师课堂语言的时长需要逐步减少,要为学生的反馈、表达留足时间。但是,在课堂中出于推进课程进度的需要,教师可能会增加单独、长时间的解释性语言和指令性语言。这样其实降低了互动的频度,也减少了学生话语的时间。随着教师话轮的延长,教师容易在不断组织语言进行解释或发出指令的同时,忽视学生的内容反馈,因而错失深度互动的机会和可能。

三、基于区级研讨课的课堂话语案例

(一)背景说明

2021 年5 月,所在工作室联合区另一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区级工作室联动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室一位教师参与了此次区级联动做课。这位教师为区若干年前“绿色通道”引进的经验型教师。该教师的授课文本选自外研社2011 课标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 Unit 2 Goldilocks hurried out of the house,此模块主题为“童话故事”,文本为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是继第一单元学习的故事的后续情节,讲述的是三只熊回家之前金凤花姑娘的行为,以及回家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对照感知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案例分析

结合该教师的课堂话语实录,根据课堂环节推进的顺序,依次对互动性课堂话语使用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

1.导入部分

教师问候学生,并对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简短的回顾。

T: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s! Nice to see you again. Before our lesson,let’s look at four pictures.What story?Do you know?

Ss: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T:Yes,and how to tell a story?We’ll give...

Ss:...

【案例评析】首先,课堂从师生的会面开始,因此彼时的课堂恰是互动的真实情境。然而,虽然教师的问候语为“Good afternoon.”及“Nice to see you again.”,但并非将此环节视为真实交互,即相互问候致意的机会,而是忽略需要给予学生对于问候进行反馈的时间,直接进入导课环节。据此可以确认,此问候非互动式课堂话语。其次,在真实的课堂话语互动中,话语的完整性并非最必要的考量因素,如教师向学生询问是否知道屏幕展示的四幅图片为哪个故事的情节时,使用“What story?”,是可被正确理解用意的,故此种互动式课堂话语是真实的,也是可接受的。再者,教师向学生征询如何写故事,所使用的课堂话语缺乏准确性。经常在英语课堂中听到类似“...and how to tell a story?”的引导互动式表达,如“How to spell it?”“How to answer this question?”等。这种互动式话语欠缺规范性。由于此类课堂话语在课堂推进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久而久之,可能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最后,教师作出停顿,期待学生参与时说“We’ll give...”,结果他们一片沉默,说明教师停顿之前并没有向他们清楚地传递信息。如果教师可以在停顿前准确传递信息,如采用“When writing a story,we should think about...”这样的话语,就能激活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读前活动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五幅《金凤花姑娘与三只熊》故事的图片,供学生读图并排序。

T:Now let’s look at the five pictures and they’r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ory.They are in wrong order.Can you help number the pictures in the right order?

Ss:Ok!

T:Are you ready?

Ss:...

T:Please look at the title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I’m sure it’ll help you a lot. If you’re wrong,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we’re finding together.

S1:Picture D is 1,Picture A is 2,Picture B is 3,Picture E is 4 and Picture C is 5.

【案例评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给五幅与故事后续情节有关的图片排序,合理预测故事发展。在此环节,教师使用解释和指令性语言,学生话语则主要是对指令的反馈,抑或对排序作答。但是,从此段实录可以看出,教师自行延长了教师话轮,其实并无必要。在教师询问“Can you help number the pictures in the right order?”后,学生已经给出肯定的反馈,故教师追问“Are you ready?”时没有得到其回应,主要因为话语重复。在学生基于教师的指令沉默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而是再次自行延长教师话轮,在对任务进行补充说明的同时,提前给出“万一答错也没关系”的安慰性语言。之后,有一名学生很快给出答案。在观课者看来,教师后面的话语有一定的催促意味。互动式课堂话语的特征还不明显,基本停留在问答层面。

3.读中活动

由于读中活动环节较多,选取教师在读中处理单词这一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检验自己读前任务完成是否准确。同时,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造成阅读障碍的词汇。

T:Boys and girls,in reading this story,do you have some difficult words or phrases?

(Different students give different questions,such as return,in pieces,point at,shout,etc.)

T:(Draw a picture)The Bears go out and go back to their house.It means“return”.Look at the cup,it’s broken.It means“in pieces”.

T:(Ask all the students to stand up and act it out vividly by body language)Baby Bear pointed at the little girl in his bed and shouted“Look!There’s the bad girl!”Now we can taste the feeling change of the Baby Bear.

【案例评析】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构建意义(Ellis 2003)。通过课堂话语,曝光目标语言,可让学生在互动式课堂话语中接触语言、体验语言、习得语言。在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过程中,以建构意义为目的的互动非常重要。此环节原本是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意义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师的课堂话语可以看出,教师其实错失了在词汇教学中进行以建构意义为目的的互动。当学生给出影响阅读理解的部分词汇时,其实是希望教师使用课堂情景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词汇知识盲区进行情境创设,帮助他们在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的意义建构。通过此环节的课堂实录可以看出,教师并未在此意义建构的最佳时间使用互动式课堂话语,通过师生互动或者引导生生互动进行“意义协商”。首先,教师逐一讲授学生反馈的所有未知词汇,如对return 和in pieces 的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递”,但是对于生词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反馈是欠妥的。其次,对于这两个词性不同的词汇,均采用绘图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有争议的。对于return这个动作的讲授是否必须依赖教师的绘图?如果教师绘图以后还需要解释“The Bears go out and go back to their house.”,是否意味着绘图本身对学生习得词汇意义不大?教师绘图是为了学生的学还是仅仅为了展示个人技能?对于in pieces 的讲授,是否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逐渐建构意义?例如,尝试用如下方式讲授词汇:

(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其内容是破碎成片的玻璃杯)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s:A broken glass.

T:(Point at a piece of the glass)What’s this?

Ss:Glass.

T:Yes,it’s glass.It’s a piece of...

Ss:...glass.

T:(Point at another piece)What about this?

Ss:It’s also a piece of glass.

T:That’s right.Can we see a glass or...?

Ss:...pieces of glass.

T:So it was a glass.Now the glass is in...

Ss:...pieces!

T:You catch it!The glass...

Ss:The glass is in pieces.

T:What else can be in pieces?

S1:The chair can in pieces.

S2:I think the window can be in pieces.

S3:...

在以上片段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使其结合自身的语言储备,在与教师的话语互动中进行对in pieces 的意义建构。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解决了词汇的音、形、义等基本问题。在教师基于应用的问题“What else can be in pieces?”的引导下,学生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答案并表达。

从课堂实录中发现,教师对于point at 及shout等动词的讲授跨越了教师演示或个别词汇知识储备充足的学生的演示,直接进入全班演练环节,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看似师生之间进行了互动,实际并未真正产生互动。

4.读后活动

教师设计角色扮演活动。

T:After enjoying the story,let’s have a groupwork.Four students are in a group,3 of the students are the Bears and the other girl is Goldilocks. You can choose to act out any part of the story:before / after returning.Are you clear?

Ss:Yes.(Give students 5 minutes to prepare and invite a group to act out part two vividly.)

【案例评析】角色扮演是语言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活动形式,由学生以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节表演。但是,这种所谓的小组合作只是披着“互动”外衣,关注“已知”的知识技能操练。在此类课堂活动中,课堂话语的情境真实性、语言真实性及内容真实性都比较欠缺。一旦学生的互动失去了真实性、生发性、未知性,交际就没有发生。

四、基于课例观摩的反思

课堂话语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以教师为主导的为了组织和实施教学所采用的课堂语言。在互动教学已经被证明有诸多优势的前提下,依然有一部分教师对“互动”的教学取向认知不清。

英语课堂互动与学生学习有相当复杂的关联,需要教师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获取知识的可接受方式为考量基准进行探究式思考。教师对“互动式课堂话语”应先通过理论学习、典型课例观摩等进行深入了解,消除对其的刻板印象,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进行方向正确的对于互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