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9-8852 | 国内刊号CN:12-1319/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改善师生关系视角下初中生英语学业不良的应对策略

2024.09.25
一、学业不良问题的发展与变化 (一)学业不良的定义 学业不良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特殊教育学家柯克(Kirk)于20世纪中旬提出,经由钟启泉等学者于1983年引入中国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逐步被我国教育工作者熟知,并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中西方学者对学业不良的定义大同小异,其中,学业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各类功课和作业的总称,学业不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学生在某一学科所取得的成绩明显低于应有水平,行为与学习结果不符合学校教育要求和教学要求的状况”(National Joint Committee on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87)。另有学者指出,“学业不良本质上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障碍,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考、数学计算与推理方面的落后和困难”(俞国良 2005)。 (二)学业不良的成因 学业不良的发生受众多因素影响。根据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学生学业不良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与学生个体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关。 在个体认知方面,学者研究学生认知信息加工模式,寻找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发现学生个体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等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学生的生理健康状况共同影响着学业不良的发生。学生的智力因素与生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水平的发展呈正相关;学习兴趣、动机、策略作为维持学习行为的非智力因素,与学业发展水平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初中英语学业不良也受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生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水平方面,学者发现社会交往、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深刻作用于学生的学业不良状况。其中在社会交往方面,许多研究表明,在初中阶段,“学业不良学生的同伴关系不甚健康,师生关系较为消极,家庭教养方面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姚静静 2009)。 (三)新时期学业不良的变化 学业不良这一概念从提出至今已长达半个多世纪,由于人类学习的基本方式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学习不良基本的概念界定与底层形成机制变化不大。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初中生学业不良现象有了新的经济、文化等物质基础。 首先,泛娱乐化的互联网使用耗费了初中生的身心精力,挤占了其学习时间。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媒体的进步与娱乐方式的升级,致使初中生拥有更多娱乐与社交的方式。例如,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追星;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玩网络游戏;在各流媒体网站、短视频应用观看视频与直播等。许多初中生沉浸于互联网娱乐方式中难以自拔,在面对学业与娱乐的抉择难题时,缺乏作出恰当决定的意志力,从而加剧学业不良。 其次,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影响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通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后喻时代学生对教师的文化反哺。初中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往往高于教师,在某些特定领域,出现了“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情况。但是,初中生缺乏实践经验,易被误导,面对互联网中繁杂的信息,很难做到去伪存真。对不良信息的选择与偏信,不仅会造成初中生的认知负荷,阻碍其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削弱其对教师的信服度,造成师生关系疏远。 互联网时代给初中生学业不良情况带来的新变化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两个方面。 二、初中英语学业不良的概念与表现 (一)初中英语学业不良的概念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阶段学生通过英语学科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发展并达到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目标(教育部 2022)。同时,学生在初中英语科目中须完成三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学段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比较与判断、调试与沟通、感悟与内化、观察与辨析、批判与创新、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整、合作与探究11个不同维度进行细化。据此,初中英语学业不良指学生在英语学科的知识熟练程度、准备状况、经验的积累状况达不到上述三级学段目标相应的要求。 (二)初中生英语学业不良的表现 初中生在英语学科的学业不良,与其他学科的学业不良既有着共同之处,又有着独特的学科体现。首先,在共性方面,学业不良的学生通常表现为学科成绩不佳,学习习惯较差,与该学科教师关系较疏远。其次,就英语学科而言,学生的学业不良往往体现在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意志力薄弱、语言智力发展缓慢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学生对英语学科失去兴趣,不在乎英语能力的发展与英语成绩的提高;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老套,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英语学科学业任务;学习英语遇到瓶颈与困难时倾向于逃避与放弃,怕吃苦;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迟钝,对听、说、读、写等英语语言技巧掌握得不熟练。 三、师生关系作用于学业不良的途径 师生关系的实质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间的关系。它包含师生彼此间的地位,也包含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彼此形成的态度。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得以开展的。初中英语教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评价与态度至关重要,过低评价或不良态度会导致他们形成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引发一系列非智力因素问题。初中英语学科师生关系往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作用于学业不良情况的发生。 (一)师生角色地位差异致使学生难以与教师亲近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天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往往扮演威严的角色,以使学生由畏生敬,进而开展教学活动,维持教学秩序。初中英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这要求英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导者,还应成为他们借由语言体验中外文化差异的“引路人”。但是,由于英语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许多学校英语教学活动以升学为导向,过度重视英语学科的工具作用,忽略其育人价值。本应该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境创造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英语教师,在这种环境下不得不扮演规划者、管理者、监管者。应试教育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与英语学科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有冲突,导致英语教师难以把握其中度量,造成自身角色冲突,以及教师与学生间地位不平等,甚至师生关系恶化。教和学在课堂活动中不可分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应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教师自我定位不清晰,将自己当作课堂主宰,造就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其中“后进生”明显属于弱势的一方,进而加剧了学业不良(杨芳成 2020)。 (二)教学活动机械、枯燥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英语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关研究证明,英语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化学习。但是,在许多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如教师研究教材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先验知识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由教师把持课堂节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课堂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学生则沦为回答简单问题、推进课堂进程的工具;在教学活动参与度上,往往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一枝独秀,大多数学生只能起到衬托的作用,课堂生态失衡;多数练习活动以机械性操练为主,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这些脱离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情境化,不注重教学公平的英语教学活动使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进一步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导致英语学科学业不良的发生。 (三)教学评价偏颇、片面加剧师生关系恶化 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校生活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关系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初中生对于自身学业水平的发展状况的评估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得出。学业不良学生比学优生在师生关系上更消极(王耘、王晓华 2002)。 一般情况下,英语教师对学业不良学生往往缺乏关注与耐心,多给予较为负面的评价。长此以往,学业不良学生会对英语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师生关系淡漠与疏远。一项对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认为自己对学业不良儿童的关爱不够、热情不高,同时缺乏有效的教育策略,对帮助学业不良儿童走出困境没有足够的信心(宿淑华、李丽 2003)。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前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具有不稳定性与可塑性,往往比较叛逆,对教师的负面评价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比较冲动,容易采取偏激的态度与行为对待英语学习。因此,由于偏颇与片面的教学评价,学生往往对英语教师产生疏远的情绪,同时教师面对疏远的学生缺乏热情,导致了师生间双向远离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初中生英语学业不良。 四、改善师生关系应对英语学业不良的策略 (一)转换师生角色,建立学习共同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绝对不能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应该通过转换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角色切实保障落实。根据自主决定理论(SDT),个体天生倾向于相信他们是凭自己的意志力活动的。当一个人出于主动选择采取某项活动,而不是完成某个外部强迫的要求时,会被激发潜能且更加快乐。英语学科的有意义学习同样发生在学生具有高度自觉性、胜任感及关联感的时刻。因此,英语教师应注意改变策略,弱化自己作为教学管理者的威严,将初中生视作英语学习的主人翁,引导他们自己调动英语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 同时,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英语学习共同体。有效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不应该是对抗的,而应该是合作的,师生之间互相聆听英语学习的想法与诉求,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初中生参与英语学习。只有学生感觉到自己为自己的英语学习负责的时候,才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动机,利用意志力克服学习困难,从而提高英语学业水平。好的师生关系就是“教育的生产力”。 (二)开展因材施教的英语学习活动 因材施教要求英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指导,从学生的兴趣和先验知识出发,教师可以组织真正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课后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英语词汇,通过这些词汇联系教材,展开深层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将英语与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结合起来,开展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听取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心声,组织开展难易程度富有变化的英语学习活动,注重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学资源分配的公平。 (三)健全日常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合理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可以改变他人的行为。当初中生获得教师的信任、赞美时,他们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以避免教师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提高课中评价语的丰富程度,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采用多样且有效的积极评价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提高自己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关注程度,利用期望效应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自身的课堂评价语,帮助不同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树立信心,避免使用重复率高的评价语如“good”“well done”“excellent”等,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表现,有的放矢,针对其英语学习取得的最大进步进行表扬与鼓励。教师还应树立学生评价主体意识,更新形成性评价方式,弱化纸笔测验与完成性评价对于学业不良学生的负面影响,帮助其建立一种即便自身英语学习遇到瓶颈,仍能通过努力获得进步的成长性思维。这不仅对初中生英语学业不良状况的改善有益,而且能长远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结语 初中生英语学科学业发展水平与师生关系相辅相成。一方面,师生关系的亲密促使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动机加强,意志力增强,进一步促进英语学业水平的进步;另一方面,初中生英语学科学业水平的提升会促进英语学科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密切师生关系,反之亦然。改善师生关系是应对初中英语“后进生”学业不良的有效切入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打造民主、平等的英语学习氛围,采用多元化英语学业水平评价方式等途径改善师生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业水平,减少或防止学业不良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