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教育部 2020)。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说明语言和思维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是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常用模式。其中,读后环节的活动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非常关键。
读后活动是运用阅读技能进行阅读的外显表达和语言信息输出(陆锋 2017)。它是阅读课的拓展与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课的思维广度与深度。设计与实施有效的读后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布鲁姆(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法,认知学习领域包括六大层次: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后被修订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安德森 2009)。这六个层次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关于思维品质目标由低到高的要求。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即认知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关注低阶思维能力的训练,还要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自然“爬坡”(见图1)(梁美珍、黄海丽,等 2013)。本研究探讨的高阶思维能力包含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三个层次。
图1
二、读后活动设计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然而,实际的读后活动设计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2)停留在低阶思维层次,未体现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3)形式单一、刻板,没有从多角度、广度和深度培养思维能力;(4)过易或过难,缺乏思维层次的逐级攀升过程(曾素文 2019)。
三、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实例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其中,后两类活动更有利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戴军熔、郑春红,等 2011)。下面结合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教学实例,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复述、续写、演讲、角色扮演、辩论等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在训练学生低阶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其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
(一)搭建“支架”,复述文本,培养思维的概括性
复述是一种半控制性活动,能有效将理解、分析和表达结合起来,综合性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它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在开展复述活动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对体现文本思想的词句进行赏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复述文本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片复述法、流程图复述法、表格复述法、地图复述法、线索复述法、情节复述法等。教师应根据文本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复述方法。
【案例1】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13 Section B Rethink,Reuse,Recycle!
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阅读文本介绍了三人发挥创造力,变废为宝,为保护环境作贡献的事迹。文章为“总—分”结构,开篇点明主题,接下来的三段分别对三人的事迹进行介绍。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后能顺利地复述文本,教师将复述活动分为三步。
首先,在学生通过读前和读中活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后,让他们完成教材上附带的练习——填写表格(见表1)。
表1
其次,让学生脱离文本,结合图片,以填写关键词的方式将表格信息转化为思维导图(见图2)。
图2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参照思维导图分组复述三人事迹,讨论此三人的行为带来的启示,结合文章第一段的关键词句概括文章的主旨,并谈谈自己可以为环保做哪些力所能及的有创意的事情。
【设计说明】此活动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让学生提炼与概括文本信息,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完成低阶思维阶段的识记和理解。第二步旨在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文本框架,复现关键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复述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架”。第三步旨在锻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本的能力及概括能力,在升华主题的同时培养其创造能力。
(二)拓展“续写”,升华主题,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续写要求学生基于原文发挥想象力,使续写内容合情合理。续写的内容不仅要与原文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保持一致,还要与原文的体裁、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和叙事风格保持一致。另外,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性格特点也要符合原文逻辑。可见续写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续写能力。
【案例2】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7 Section A(3a—3c Reading)Mom Knows Best!
阅读文本为一首诗歌,体裁特征明显,如句式一致、句尾押韵、诗节对应等。诗歌以作者的年龄发展为主线展开,表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妈妈之间的矛盾对话,最后发现妈妈才是最了解自己、最爱自己的人,有明确的主题——母爱。
在读中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排序、朗读、比较等梳理诗歌的总体写作特点和发展主线(见图3)。
图3
然后,开展读后活动:学生四人一组,在原诗中作者与妈妈之间过去和现在的故事的诗节基础上,续写一个诗节,描绘作者长大后的故事,要求符合原诗特点和主题(见图4)。
图4
【设计说明】在开展读后活动前,让学生先朗读和赏析诗歌,完成诗歌字面意思的初步识记和理解,再对比、归纳出诗歌不同于其他体裁文本的特征,锻炼分析和评价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诗歌续写,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写作强化诗歌的写作特点和手法等知识,还能促进他们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及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之创新能力,实现其思维从较低层次的理解到较高层次的创新的“爬坡”。
(三)动情“演讲”,直入情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上,演讲即用所学语言表达观点和情感的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不同于朗读、背诵,演讲要求学生运用“有声语言”阐明观点、传递信息、抒发感情;同时,演讲还需要得体的“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既要“逻辑征服”,又要“以情动人”。演讲活动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情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上开展与主题相关的读后演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案例3】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14 Section B(3a—3c Reading)I remember all of you in Grade 7!
阅读文本是一篇演讲稿,是校长写给九年级毕业生的。由于本课是初中英语的最后一课,面对的是即将毕业的九年级学生,阅读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十分贴合学生实际。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深度思维能力。因此,在读后环节设计演讲活动再合适不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分析演讲稿的内容特点(见图5),以及演讲的要求,为后续演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图5
在阅读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毕业生的身份,根据演讲的基本要求和特点,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典礼撰写一篇演讲稿。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演讲的主题和内容,再合作撰写演讲稿,最后各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演讲。在各小组代表演讲完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见表2)评选出“最佳演讲家”。
表2
【设计说明】让九年级学生以毕业生的身份作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十分贴合他们的实际,能促进其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在思维品质培养层面,读前通过对演讲文本内容和特点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解演讲主题的同时概括演讲要点,为演讲稿创作及演讲奠定低阶思维基础。在小组讨论演讲主题和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和演讲特点与要求,确定自己应该讲什么、注意哪些要点,从而锻炼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后,依据同伴评价表选出“最佳演讲家”,一方面旨在复现演讲要点;另一方面旨在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角色“扮演”,活化文本,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角色扮演是初中生最喜爱的英语学习方式之一。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把从书本中学到的抽象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和成就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给教师反馈他们的掌握情况。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在语气语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台词对话等方面下功夫,让表演更具创意性和趣味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案例4】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 Section B Reading Hansel and Gretel
阅读文本为一则童话故事的节选,由一段旁白和七个对话场景构成,最后有留白。因此,非常适合设计角色扮演的读后活动。在读前和读中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生词、梳理了故事情节。在正式开展读后活动——角色扮演前,教师设计了填写形容词的任务(见表3),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关系,评价人物的性格。
表3
在学生把握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教师让他们分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幕进行表演。在此基础上,教师让每个小组根据故事最后的留白创编两个孩子与老妇之间的对话并表演,最后评选出“最佳表演组”。
【设计说明】在正式表演前,引导学生对故事主要人物的关系和性格进行分析与评价,不仅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体会人物情绪,还能培养其分析和评价能力。无论是对文章原有情节的表演还是对留白部分对话的创编,都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及时评选出“最佳表演组”,能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整个过程从易到难,实现了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过渡。
(五)据理“辩论”,深入主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辩论活动对词汇量有限、思维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它不仅要求学生有大量的语言知识,还要有清晰的思维和观点。学生要在不断批判和被批判的过程中充分思考、流利表达,这些恰恰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上,精心设计紧扣主题、符合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简单的辩论活动,是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教师应注意在读前和读后活动中“铺路搭桥”,让学生有充分的语言输入,关注其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逐级“爬坡”,为最终的辩论作准备。
【案例5】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7 Section B Reading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本堂阅读课讨论的话题是“青少年是否应该被允许自己做决定”。文本中的主人公刘宇(Liu Yu)想要成为一名跑步运动员,但是他的父母认为他应该选择更好的职业,双方各执一词,各有道理。这是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议题,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文章中刘宇和父母的观点鲜明、对话丰富,只要教师在读前、读中活动中有意识地作好语言铺垫、提供辩论框架,学生就有话可说。
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了代表双方观点的关键句型(见表4)。
表4
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创设新的情境:皮特(Peter)想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而他的父母因为担心会影响他的学习而不赞成。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两人代表皮特,两人代表父母,分正、反方进行辩论,参照表4中的句型,尽量每个人都要表达。
【设计说明】在读前和读中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原文中观点的提炼和论据的梳理,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辩论语言“支架”,保障识记、理解层面的低阶思维基础。在读后辩论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综合模仿和运用观点及论据“支架”,辩论双方在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要区分对方的观点、论据并进行评论,从而提出进一步的论据支撑。提出观点、区分观点和进行评论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
四、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反思
读后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立足教材,深入解读文本,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勤思考,勇探究,多实践,设计形式多样、内容适切、操作简单、高思维含量的读后活动,使英语阅读课堂更高效,使学生更喜爱英语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碰撞的主阵地,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课堂上真正落地。
这对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认识到:阅读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活动设计不应只关注识记和理解等层面的低阶思维,而要有意识地设计能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自己所设计的读后活动所获得的成效要进行反思,不断积累经验,调整创新,争取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提高设计高阶思维读后活动的能力。教师还应以创新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多元的思维接纳学生的各种高阶思维。最后,优秀课例的分析和学习能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创造者。设计优秀的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是教师所追求的。
- 上一篇: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24-12-24
- 下一篇: 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12-24